返回

第六十二章 接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二章 接敌 (第2/3页)

背上猛地被掀了下来,“扑通”一声落在了坚硬的冰面上,摔得满面鲜血。再看他俩的坐骑,也倒在地上哀鸣不已。马腿处整齐的断开,粗大的腿骨露出锋利的白茬,鲜血直喷。

    “中了!”索三戒高兴地喊道。

    “威武!”

    “威武!”

    凉军见状,齐声高喊。

    匈奴人也没料到会有这种情况,队伍顿时出现了散乱,瞬间又有七八骑中招。

    这时,苍劲而又短促的号角声从河对面的匈奴骑阵中响起,只见那百夫长招呼一声,便有骑军将落马受伤的弟兄拽上马背,退了回去。

    紧接着,又一声低沉的号角声响起,似乎是有一员将领在大声喊着什么,应该是战前动员。只见其右翼的大概五百多人纷纷下马,在河堤下简单地结成了一个方阵,慢慢行进过来。方才回去的那些骑兵又会同了四百余骑,分作两队,一左一右地随在步阵后面。

    “是雁形阵!”韩虎低声道:“敌将会用兵。”

    张骏并不认识军阵,但他对雁形阵却并不陌生。放眼望去,匈奴人的确形似大雁,缓缓而来。

    所谓雁形阵,其实就是一种横向展开,左右两翼向前或者向后梯次排列的战斗队形。向前的是“V”字形,两翼可用来包抄迂回,但是后方的防御比较薄弱;而向后的排列的就是倒”V”字形,则是保护两翼和后方的安全,防止敌人迂回,如果两翼是机动性比较强的骑兵,则在静止时,可获得处于中央步兵的保护与支援,而又可发挥进攻骑兵的威力,增加突然性。

    对于雁形阵的应用,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屡见不鲜,就连外国的军事战争也常常应用。比如亚历山大在印度进行会战时,就是以近似于这样一种队形发动攻击,无往而不利,把阿三打的没有半点脾气。

    “该如何应对?”张骏皱眉问道。

    “幢主不必担心。”韩虎宽慰道:“咱们临河列阵,本就占有地利,再加上冰洞和插在前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