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一章 何谓豪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零一章 何谓豪族? (第1/3页)

自从张骏穿越以来,他受到的各种掣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来自于豪族大姓。按说他身为大凉少主,广武郡的土豪难不成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公然拆台?

    事实上,别说这些土豪鸟不鸟张骏的问题,就连如今南方的晋元帝,也被豪族大姓虐出了翔。堂堂天子也要看豪族门阀的脸色行事,何况凉州一少将军乎?

    坦白讲,不是这些土豪们胆子有多大,而是几百年来的门阀政治早就培养出了他们藐视皇权的习性。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门阀世族的光辉历史!

    若论起豪族门阀的嚣张跋扈,其程度绝对会让人瞠目结舌。不了解情况的人常常将豪族归类于地主,实是并非如此。在自秦汉以来的历史文献中,有关豪族大姓的记载并不鲜见,如:“豪强”、“豪右”、“豪宗”、“大姓”、“强家”、“著姓”、“势族”等等,都是对“豪族大姓”这一特殊阶层的称谓。

    这些人不但占有大量土地、组成规模庞大的封建庄园,还控制宗族、聚族而居。既拥有私人武装,又操纵察举、垄断地方政权。甚至于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凭借雄厚的社会实力垄断文化事业!这种情况并非出现于烽烟四起的东晋十六国,而是在其诞生之初就已经造就了。

    司马迁就对豪族的社会身份特征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他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曾把豪族的前身——“豪富民”称之为“素封”。其言:“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人,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由此可见,早期豪族的社会身份首先是“民”,他们是无封无禄的非权力阶层;但这类人拥有大量的社会财富,上可“交通王侯”,下可“武断乡曲”,影响力极大。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今天某市的首富在社会身份上只是一个公民,但他却可以和领导人称兄道弟,这绝对不是一般平头老百姓能够比得上的。换做张骏所在的北方各国而言,就相当于那些坞堡主们。他们即便公然资助凉军,匈奴汉国也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么,豪族大姓究竟是有哪些人组成的呢?

    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豪族大姓包括了五种人,分别是:战国末期的六国后裔、富商大贾、兼并土地之家、游侠、军功贵族。

    说到战国末期的六国后裔,他们的地位虽然早在宗法制度瓦解时就已经一落千丈,但是其中不少封君、大夫仍保留着很强的力量。比如秦国在灭齐国之前,就曾有大批楚、韩、赵、魏等国的贵族子弟、旧臣等不欲降秦者逃奔至齐国聚居。而齐国之所以接纳他们,也正是因为这些人拥有较大的政治影响力,可以为抗秦出力。

    后来,秦并天下,六国贵族彻底失去了往日的荣光,但正如唐时柳芳所言:“(六国)先王之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