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273、难以抗拒 (第1/3页)
新学期的开学日期越来越近了,姚长青的电话也多起来了。【 飞】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当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认可的时候,常常有许多的家长想把孩子转到这所学校读书。由于姚长青策划的宣传手法,包括学校门口的宣传栏,包括在周边各小学的家长会介绍,包括在报纸上做了一篇《发展的东州68学》的广告,68的知名度是越来越高,这方圆也跟着有了知名度,许多的家长都知道68学有名师,想让孩子到68学读书的心愿自然是越来越强烈。虽然东州68比5、3在许多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一年6千的择校费,跟5初部的一年1万5千和3初部一年1万的择校费,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使周边的学生和家长们想就近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一个个地变成了实际行动。家长们是各显神通,有的家里有钱,那就直接交费上学,以至于在开学前3天的时候,68学的平均班额都超过50人,初一扩班到了13个班,再腾不出一个教室的程度。不能再收了,再收的话就难以保证质量,但想来68学的学生还是在一个个地增加。
怎么办?不收,放着责成的择校费不要,那是傻瓜;收,班里没有多余的学位,也腾不出更多的教室组建新班级。这还是小事,如果因为收了许多学生,教学质量下降,恐怕明年的情况就会截然相反。这光想交钱来上学的学生和家长还比较好办,关键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关系所带来的压力,有来自市教育局的,电话一个一个地打,都直接找姚长青,知道转学这样的事情是一把手说了算;也有来自龙湾区政府各部门的,包括龙湾区教体局的,虽然不存在隶属关系,但驻在龙湾区,难免会经常跟龙湾区的各个部门打交道,也需要他们的支持。这些有“能力”的家长,找这些关系人把电话打来,自然是希望孩子能在68学读书,当然,再少交一些择校费更好,最好是一分钱也不交。
姚长青几天来接这样的电话都接到了头疼的地步,甚至连翟新也打电话来,介绍了3个朋友的孩子要来68学。翟新是什么人,那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那是知遇之恩的领导,这样的电话更不能拒绝。怎么办?开会!
五个校级干部开了办公会,统一了思想:能不能就不收,毕竟教室没有多余的,每一个教室也都满了。如果是市局副局以上领导介绍的,一年按2000收,如果是市局科长级、教研室教研员和龙湾区各部门介绍的,一年按3000收,如果是市局办事人员和其他能说上话的人员介绍,按一年4000~5000收,没有关系的,6000不打折,也基本不再收了。在当前教室已经满的情况下,任何人遇到转学的事情,都不能答应,必须跟姚长青商量,或者直接推到姚长青这里。
董梅与方圆充分理解姚长青的难处;贾明笑了笑,表示完全赞同;周素素心里不太乐意,觉得姚长青这是揽权,不就是转个学生吗,用得着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