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03.1021、要的就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2003.1021、要的就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3/3页)

你联系吧。”方圆说:“好。还有一件事,我还要提个建议。”苗群说:“方校长请讲。”方圆说:“学校门口附近就是公交车站。我建议,在学校门口的栅栏上,做一排橱窗,橱窗里面,把今年68学的考进步进行彻底地长期地宣传,让来来往往的行人,都能看得到。这个宣传效果,虽然比不上报纸,但时效性长远,对学校的宣传是一个长期的宣传。”苗群说:“好,橱窗也立刻做。大约需要多少钱?”方圆说:“这个我没数。苏主任,你应该清楚吧。”苏进波说:“一个橱窗,成本按200元算,然后里面的宣传内容如果做成彩塑,也要投一笔钱,做多少个橱窗,算一算就成。”苗群说:“按方校长说得办。苏主任,你联系有关公司到学校里,来跟我谈。”

    这一整天,方圆都在忙着报纸宣传的内容策划、橱窗内容的设计上。介绍的青联委员记者与苗群商谈的结果,也很给面子,价格上不能讲了,但表示连登两天的话再免费送一天,让苗群下定决心拨出1万元,在《东州都市报》上搞了一个四分之一版的广告。半版的广告需要的钱不是5000,而是1万2呢。橱窗的设计也同步进行。苗群与生产橱窗的公司商定,一个180元,做10个,宣传的内容做成彩塑,另外再计算价格。要求这家公司在3天内做好。

    第二天,《东州都市报》的广告出来了。还没等到午的,在广告上留下的学校办公室的电话、周素素办公室的电话就接连不断地响起来,接得周素素和办公室三个同志手都发软。而苗群的办公室,则干脆就有络绎不绝的家长前来咨询,没办法,让安排了两名青年老师专门负责引导到一个教室里等。后来人实在太多,苗群就让办公室印出1~100号,发号,一个一个地见;再到后来,坐在教室里的家长都等得不耐烦了,苗群干脆亲自让方圆陪着,来到家长等待的教室里,统一讲了讲学校的进步和学校的择校收费标准,现场办公,现场考试,立刻安排老师批卷,对于成绩很好的学生,当场收钱,写下条子。

    一个学生2万4千元,在广告打出的第一天,通过考试择优录取了22名优秀的来自工薪家庭的小学毕业生。共收入52万8千元!整个东州68都几乎沸腾了。老师们也奔走相告,没有人担心奖金的问题了,也知道旅游的费用肯定也没有问题了。老师们间也流传着,这在报上宣传的主意是方圆副校长出的,报社的人是方圆副校长联系的,方圆为全校老师做了大好事啊!在这一天,总务处的人忙,数钱数到手抽筋!办公室的人忙,忙得接电话接到手软!教导处的人忙,忙得安排一次次的考试,安排一次次阅卷!周素素忙,忙得口干舌燥,电话里重复差不多的回答,让周素素后悔昨天在商定宣传稿的时候,本来只安排了办公室一部电话,是她想更多的进入到这件事情里,一定要写上她办公室的电话,因为他是办公室主任,苗群点头同意,结果今天电话几乎被打爆!苗群更忙,从早晨到晚上下班,除了上厕所,几乎没有一点空闲时间,在接见一个又一个家长的过程,苗群体味到了权力的快乐,体味到了被尊重的滋味,体味到了忙并快乐着的感觉。一天见了60多个人,初步确定了22个录取择校生,剩下的人似乎并不罢休,看来想进入68的愿望还是相当的强烈,好啊,谈吧,谈的人越多,钱越多,这换一辆好车的目标也就越来越近了。

    但好事不是总属于某一个人的,也不是属于某一所学校的。在苗群为收了这么多钱高兴的时候,在方圆为自己出了这样的好主意开心的时候,其实,危机已悄悄临近。

    看无广告,全字无错首发,飞-,您的最佳选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