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2.1134、方圆看到希望,黄嘉伟看到希望 (第2/3页)
悟;一会儿又去敲打键盘,把教学设计的思路变成了一个个ORD档里的字。方圆忘记了喝水,忘记了上厕所,直到一泡尿把方圆憋得再也忍不住时,才想起来自己还没有喝水,还没有去卫生间。
就是这样的投入,在这个下午,方圆又把第二单元的课备课搞定。看着自己的备课,方圆觉得信心十足。在这个时候,方圆终于决定,开放自己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所有课,展现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创新理解与真正实力,为树立“威信”铺路搭桥。
第二天上午,方圆在副校长办公室里接见了三位教导主任。他们都拿着写好的年级组工作计划,交到方圆的手。方圆说:“我看看,你们先请坐。”
方圆最关心的,当然是高三的工作计划。明年6月的高考成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是通过优异的成绩,超过历届的一本达线率来平息当前许多学校长对自己的怀疑,还是让教育系统继续这样的质疑声,让岳父,让翟局长也很难做?方圆当然要选择前者。而这宝无法押在自己的身上,只能押在这个虽然有些木讷但确实有水平而且一直好像因为性格的原因没怎么受重用的黄嘉伟身上。方圆对杨英贤原来制定的高三计划很熟悉,可以讲,杨英贤的工作计划百分百地体现了贯彻方圆的思路,但通过与杨英贤的交流,方圆越来越怀疑杨英贤的贯彻力和执行力,军训抓的三个班,根本没有一个进入前6名,而黄嘉伟虽然不说那些拍马屁的话,却扎扎实实地把三个班都带成了军训优胜。所以,嘴上说得好听,不一定能做得好;能做得好,不一定会说些漂亮话。如果自己想做大事,最需要的就是像黄嘉伟这样能干的部下,而不是需要像杨英贤这样光知道当奴才而缺乏更高水平的综合能力的人。
方圆默默地阅读着黄嘉伟撰写的计划,心里多了几分感慨。整篇计划读起来,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务实。方圆对明年的高考更有信心了。这份计划,不但很好地贯彻了方圆所提的很宏观的没有一点具体实质内容的学法、教法、兴趣思路,更将贯彻学法、教法,培养兴趣等,提出了许多富有可操作性、很扎实的教学和复习教研活动,体现出了黄嘉伟丰富的工作经验,也看得出他对如何做好高考准备,进行过深入思考。方圆非常满意这份计划。
方圆又拿来看高一的计划。自己也在高一教课,对于高一的计划,方圆也很熟悉,方圆想看一看,曾佩璇在新的计划又有哪些新创意和新思路。但方圆有些失望了。方圆能够感觉得到,这份计划与原来的计划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别,要么说明曾佩璇没有认真思考如何改进,要么说明曾佩璇的脑袋里能想得到的,就是这些了。
方圆拿起第三份计划。这是刚刚担任教导处副主任的于海河的计划。不难看出,这份计划于海河用了不少心思,而他的学术水平在这一份计划里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展示。但方圆并不满意,因为方圆认为,原来黄嘉伟的计划已经相当的务实且实用,现在,于海河把黄嘉伟原来的计划基本上彻底否定,改得面目全非,很有一点知识分子自以为是的味道。当然,对于学法、教法、兴趣的方圆的思想,还是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体现。但方圆怀疑,一个没有教育管理经验的人刚刚当上教导主任,就敢完全按照自己的设想来开展工作吗?我方圆都要全面倚重黄嘉伟,当然我还有过一定的抓教研、抓毕业班的经验,毕竟也当过分管教学的教导主任和副校长,来到高,尚且不敢提非常具体的东西,只能笼统地说学法、教法和兴趣三个宏观的方向性的东西,你于海河就敢全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在写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全年级的老师们的接受能力?如果一次性加的科研项目太多,一次性加的教学改革的东西太多,这些老师在观念、心理上能够接受和承受?什么改革或构想都要稳妥,都有具有可行性,不是天马行空,把每一个老师的理论研究水平都想像成跟你于海河水平相当。
方圆转过脸,看着三位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