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39.1241、孔子田轻视了邵可卿的实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239.1241、孔子田轻视了邵可卿的实力 (第2/3页)

听懂了。天哪,这还没有更深的接触,就已经开始交锋了。看来,孔子田对邵可卿的成见很深哪!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让父母平平安安地回家,其他的事情,都是可以再研究再商议的,方圆可不想在这个时候惹出什么麻烦。要是父母不能按照提前商定好的方式回家,方圆担心,父母能不能从上海买好火车票坐上火车,都是一个天大的困难,更别说这一大包一大包的行李,两位老人根本拿不了,也不知道该如何办理托运。没有邵可卿,父母回家就是一个大困难,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方圆只要亲自回家一趟了。

    方圆正想怎样说来缓和一下这个局面,邵可卿银铃般的笑声响起来:“孔主任真是太谦虚了。不过,我是非常赞同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的观点。在1978年,在他的主导下,全国掀起了什么是真理的大讨论,得出的结论正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相信,孔主任一定比我记得更清楚。在工作,在事业进步,坚持实践的观点,并没有什么错误吧?更何况,邓爷爷在谈改革的时候还讲了一个观点,他说,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住老鼠的猫就是好猫。摸石头说起来就是探索,就是创新,更是实践。这远远超过了所谓的纸上谈兵,因为要想深化改革开放,最终是要通过实践来完成的,而不是通过理论研究和辩论所能推动的。”

    孔子田忽然觉得,自己今天遇到了一个对手。原来以为,这邵可卿就是一个花瓶,就是一个高级交际花,根本不会有多少能力和水平,今天看,抓问题抓得很准,挑语病挑得很准。孔子田说:“什么时候,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前期和基础。”邵可卿笑着说:“没有丰富的实践,就没有科学的理论。建立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是经得起考验的理论;没有实践基础而盲目引进、翻译或凭空想像的理论,那是镜月,水花,根本无法指导实践,甚至会把实践推向失败的深渊。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就可以知道。在1930年~1934年,□□苏区先后进行了五次反围剿,前四次为什么胜利了?那是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来自国革命实践的章很好的指导了我们的反围剿工作,里面的□□观点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提出了著名的来自实践的游击战术观点: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因为有来自丰富一线斗争实践归纳总结的理论,所以才会有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被排挤后,王明完全按照来自欧洲工业化国家的□□主义和列宁主义提到的‘城市包围农村’理论,这个理论不是来自国的实践,结果怎么样呢?央红军损失了十分之九,不得不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在我们看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从正面的积极的观点来看,如果站在第三者的观点上看,这长征是不是战略上的大溃败,是不是战略上的大撤退,因为打不过,所以只有朝着国民党军队相对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