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7.1705、方圆深受“教育”(2) (第2/3页)
只是59年的历史,一夫一妻制也是从1949年10月1日之后才开始倡导的,之前国没有一夫一妻制的传统。短短59年,又如何能够一下子根除国五千年历史带来的根深蒂固的男女关系传统?在**主席的年代,用高压的方式倡导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应该说比较彻底,但凭他个人的力量,又怎么可能完全扭转国的五千年历史的惯性呢?真正的男女平等又何时真正的体现过呢?毛时代的央政治局常委,全部是男性,为什么也同样没有给女性留一个位置或留一半的位置?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央领导层,除了孙山的妻子宋庆龄挂着一个国家副主席的头衔,还有没有其他的女性?上世纪七十年代,除了**主席的妻子**成为政治局委员,再有没有其他女性?更何况,**是在贺子珍并没有离婚的情况下走进了领导的生活,正式的离婚手续是在之后办理的,这又怎么来看?看看现在的政治局委员以上的央领导,除了一位刘延东,还有没有其他女性成为领导□□成员?如果真正强调男女平等,九常委里至少应该是4名女性,25名委员至少应该12名女性,小华你觉得这可能吗?或许你认为我扯得太远,但实际上我想讲的□□在:历史的进程很难改变,历史的惯性很难扭转。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西方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潮借开放的窗口涌入国,被毛时代强行压制推行的一夫一妻制,在法律框架下依然明规定,但在民间,虽然不受法律认可和保护,二奶、情人、情妇、通奸像雨后春笋一般,在社会各阶层迅蔓延。表面上看,是道德败坏,是伦理丧失,而如果站在华化传统上分析,这些现象实际上是对五千年国婚姻化传统的恢复与反弹。对于这样的恢复与反弹,上面的策略是:积极引导,默认现状。没有人,也没有组织敢真正地完全反对、彻底纠正,因为没有谁有足够的力量来对抗历史的惯性,惯性的车轮爆发出来的巨大力量,很可能让反对的人或组织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组织和组织内的人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有谁敢冒着失去所有既得利益的风险去强行打击一切与一夫一妻制不符合的现象?可以在舆论的层面积极引导,可以在法律的层面积极规范,但在实际操作,默认现状是必然的必须的选择。”
方圆对岳父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明明是一件看似只是牵扯到一个家庭的婚外恋事件,现在竟然被岳父上升到华化传统的高度。经岳父这么一分析,仿佛在外面找个情人,这就是在延续华传统,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
孔双华显然也是被孔子田的话所触动,坐在那里,沉默不语。或许在感情上,真是不能接触父亲这惊世骇俗的观点,但却又找不出任何理由来反驳父亲。父亲是一个学者,专门研究国的行政管理学,对于华五千年的管理体制甚至是化传统,也都有极深的造诣(不知道算不算是王婆卖瓜)。但是不管父亲的理论如何高明,孔双华在感情上真地接受不了。但看到国遍地都是情人的现状,这又何尝不是说明国“三妻四妾”的传统已死灰复燃?
孔双华说:“爸,你在我心里,一直都是我崇拜的偶像,是我学习的榜样。可是现在,这一形象被毁坏了。我妈是多么好的女人,对爸忠诚,对爸体贴,对家奉献,我自己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