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5.1846、敏感周玉洁 (第1/3页)
星期五的时候,办公室主任陈秋苹就把几份报纸摆到了方圆的办公桌上。原来,《东州日报》《东州晨报》《东州都市报》《东州晚报》都已经开始刊登东州5学生广泛积极地投入到四川汶川地震的抗震宣传和捐助行动。包括义卖报纸,包括捐出零花钱和压岁钱,包括利用课余时间捡拾有用的废旧物品等卖的钱。有的事情不大,但贵在“内部有人”,连党报《东州日报》都对东州5的学生行动给予报道,高度赞誉。方圆注意到,在新闻稿的署名部分,除了记者名外,还有一个新称谓“通讯员周玉洁”。
方圆说:“陈主任,把小周叫过来。”陈秋苹说:“好。”方圆说:“学校教师的捐款活动,我们也不能落后的。”陈秋苹说:“是,今天就准备完成第一次捐款。不知道校长要捐多少钱?”方圆说:“市教育局有什么要求?”陈秋苹说:“每人的捐款不少于100元,上不封顶。”方圆说:“知道了。把邱校长和戴书记请过来。”陈秋苹说:“好。”
邱正轩和戴良花来到了校长室。方圆说:“关于给地震灾区捐款,市教育局是怎么组织的?”戴良花说:“方局长不知道,我们更不知道。”方圆说:“看看报道,咱学校的学生都行动起来了,老师们再不行动,说不过去。”戴良花说:“我一直在等市局的消息。”方圆说:“我问问。”方圆把电话打到了汪兴邦处:“汪主任,我是方圆。咱教育系统给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的事情,是怎么安排的?”汪兴邦说:“方局长,是这样的。这一次捐款,从上到下,是党央到各级党委。翟局长指示,由教育局党委也就是郝书记那里牵头组织。翟局长表示,坚决配合局党委的安排,党委书记捐多少,他不会少于这个数。”
方圆顿时头就有些大:敢情这里也有□□啊!郝丁一如果是个明白人,就找翟新商量一下。如果自己作决定,捐得少,市委那边会质问;如果捐得多,基层学校和老师们会骂。这个差事,不好干。
方圆问:“局里什么时候把捐款的通知下发到基层学校?”汪兴邦说:“这件事呢,按说应该快,但现在,翟局长不管,郝书记这边刚接手,还在研究。”方圆心里话:得,等着挨批吧。方圆说:“那我们学校先捐着。钱收起来,等局里的通知了。”汪兴邦说:“是啊,这样举国关注的事件,行动慢了不太好。”
挂了电话,方圆说:“咱学校先搞起来吧。局里是交给了郝书记牵头,我学校里的捐款,就交给戴书记吧。捐款的数额,你们说捐多少合适?”戴良花说:“要不开个会研究一下?”方圆说:“别拖了。今天午之前把钱收起来,问问局财审科和政工科,什么时候收。我看这样的捐款数额行不行?正校300元,副校200,层100,老师50,这是最低数,愿意多捐的,就多捐。”戴良花说:“好的。”方圆拿出300元,递给戴良花:“我带个头吧。”戴良花接过钱:“校长,如果有老师捐得多,超过您,行吗?”方圆说:“大家量力而为。如果觉得家庭生活很宽松,那么就可以多捐,捐多不限。”戴良花说:“明白了。”方圆说:“邱校长是常务副校长,在这件事,要做好协调与配合工作。”邱正轩说:“知道了,校长。”方圆说:“这几天,周玉洁一直在策划学校的新闻宣传,还挺不错。如果她联系了记者,无论是采访邱校长还是戴书记,你们都可以代表学校说。”邱正轩说:“还是方校长说比较合适。”方圆说:“我这几天有事情要忙,学校的事情,还要重点依靠你们啊!”邱正轩说:“好的,校长。有事情我会第一时间向您汇报。”戴良花说:“校长,如果捐款方面有什么情况,我都及时报告。”方圆说:“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