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46、原则与圈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46、原则与圈套 (第1/3页)

    韩素贞一直把握着人事调整的主动权,至少她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从两个人商量人事开始,一直到最后,翟新文都没有提出一个自己的人,完全尊重自己的意见。只不过,当翟新文觉得这个人可能会有怎样的影响的时候,他会小心翼翼地提出来,供自己参考。这让韩素贞很满意,最后选择的两个副处的推荐人选还基本上合自己的心意。

    韩素贞原本最中意的汪兴邦最终也是因为实实在在的原因年龄超过48岁过线了而没有被列入推荐名单,但其他人选,翟新文都尊重了自己的意见。韩素贞觉得,自己完全是站在工作的角度上去考虑,翟新文也是,所确定的两个人选也完全有利于教育局开展好今后的工作。特别是韩素贞心里不喜欢张元庆,觉得这个教育科长喜欢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也常常自作主张,遇到事情也不跟自己这个局长汇报,这样的人如果提拔到了副局长的位置上,岂不是更目中无人?但按照提拔副局长的惯例,常常是从基础教育科科长的位置上优先提拔,或者是从教研室主任的位置上提升,所以,韩素贞还故意地提出张元庆这个人选,等着翟新文回答。

    翟新文说:“韩局长,张元庆科长工作能力是有的,也非常熟悉基础教育的管理工作,每年都能拿出新点子新思路,应该说,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张科长可以作为人选来考虑。但我们选拔一个领导干部,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这个人选能不能顾全大局,这个人选是不是与上级、与局领导保持高度一致,这个人选平常有没有自作主张的习惯,都应该考虑在内的。”

    虽然翟新文没有明说什么,但这三方面,正是张元庆的死穴,也是韩素贞最在意的方面,自然这个人选也就被党政两个一把手给枪毙了。

    剩下的科长们,人事科科长孔丽丽、高教师范科科长刘亮、基建科科长张之华、体卫艺科科长曹本松、财审科科长冯亮、督导室副主任孙全、团委书记于雅伦、教研室主任谢秉国、教科所所长姜大成、政工科科长孙红军、职教科科长陈月明、勤工办主任苏全顺、托幼办主任习春花、招生办主任刚玉,韩素贞和翟新文是一个一个地研究,一个一个地比较,或者是太年轻,难以服众,像于雅伦;或者是刚刚提拔不久,担任正科的年龄还不满三年,像谢秉国、习春花;或者是属于半独立的部门,其科长以前也没有被提拔为副局长的先例,像招生办主任刚玉;也有年龄过线的,像姜大成。而孙全已经提前被枪毙了,他将被安排到新成立的安全管理科担任科长。

    剩下的几个人孔丽丽、刘亮、张之华、曹本松、冯亮、孙红军、陈月明、苏全顺,还是显得人很多!

    韩素贞说:“符合条件的还不少嘛,新文,你有什么好主意?”

    “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如用排除法吧。这个主意也许不怎么好,但可能有利于工作,让一个熟悉工作的同志上来,能够尽快地开展好工作的。”

    “怎么个排除法?”

    “比如,分管领导还在任的,就暂不考虑;分管领导离开了,就可以再入围比较。”

    “新文,也不能不考虑工作能力吧。”

    “韩局长,我完全理解你想重用人才的心情,所以排除之后如果人选不合适,特别是在工作能力方面不能符合今后工作的需要,我们再另外挑选。”

    “好的。”韩素贞也觉得不错。

    两个人用排除的方法,把刘亮排除,因为分管高教工作的耿清副局长还在位;把曹本松排除,因为分管体卫艺的于胜利副局长还在位;把陈月明排除,因为耿清副局长分管职教。

    还有韩素贞直接分管的冯亮,原来翟新文分管的人事孔丽丽、基建张之华、勤工办苏全顺,原来马顺田和冯渊道分管的孙红军。

    翟新文在心里窃喜了一下,基本目标的第一步是实现了,现在该怎样引着韩素贞从考虑开展工作、重用人才的角度去考虑人选呢?

    韩素贞看了看这几个人,从工作能力上讲,孔丽丽、孙红军是不错的,从忠心程度上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