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六章 论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六章 论道 (第2/3页)

的开,兀自执着于前人所遗桎梏之中,不得寸进。”

    他今日不知为何,兴致大增,侃侃而谈,不愿止歇:“敝帚自珍,乃我汉人天性。蒙古人有人长于骑射,以能教授他人,为部族出力为荣。郭伯伯当年一汉人身份,却也能学得了当世最精湛的骑射功夫。如果蒙古人人人藏私,蒙古如何能以数万骑手纵横天下不败?但是易地而处,全真派会收一个蒙古孩子为徒,传授他技艺武功而不藏私么?”杨过无意中用上了汉人这个称呼——事实上当时南宋没灭时,蒙,金,都称南宋汉人为宋人。不过别人倒也能够理解。

    孙不二陡然站起来道:“杨过,你此言何意?你忘记了你是个宋人了么?”

    杨过冷笑道:“孙道长如此胸襟,难怪一身武学停滞不前,难有寸进。且听我说完。纵观中原武林,各家武学,门派繁多,各有所长。且不论高低,都视为珍宝,如狗儿看守骨头似地,不容别人染指分毫。不传女儿,不传外姓。即使如全真教这种广收门徒的名门正派,也是把门户看得极紧。一个有志武学的青年如果想学习全真的正宗武功,就必须加入全真教,从此一副大好皮囊不再为自己所有,而隶属全真。可悲复可叹。”

    “中原汉族积弱多年。如果全天下汉人都练习了全真教基础拳法心法,大宋将有几千万不输于蒙古健儿的壮丁。如果全天下汉人都练习了全真教中等武功,十分之一有成,则中原就有了几百万三流高手可以抗击蒙古大军。如果全天下汉人都练习了全真教高深的武学,百分之一,不,千分之一有成,则我汉族就多了数万全真七子。区区蒙古何足道哉……”

    他一番激辩陈词,自己固然说的慷慨激昂,听得周围众人也是一阵热血沸腾,激动不已。北抗蒙古,保土为民,正是在座诸人的心愿。郭靖更是双拳紧握,浑身微微颤抖,继续听杨过纵谈。

    “……如此全真教,可谓天下人之师。到时候全真威名,复何人能及?全真派之兴盛,亦可空前绝后,当可在武学一道,成就如孔家儒教一般的万世之业。诸位真人何必如今日这般,寄身于敌腹之中,终日以振兴门派为念,却朝不保夕?”他瞥了瞥全真七子,最恬然的马钰都眼红了起来。

    “全真教空有誓抗蒙师之名,天下正宗之虚。守着一座终南山不知进退,寄托希望于蒙古铁骑之垂怜,置祖宗基业于千钧一发之间,还只知道抱残守缺。等候某一日蒙古铁骑突至,或可与终南山同亡。大祸临头而不知,只知道斤斤计较锱铢之事。百年之内,世上将不复有全真教。”

    “武林中人如此抱残守缺,不知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彼此之间钩心斗角,争强斗狠。随便一场天灾人祸,就能将一门瑰丽绝顶的武功彻底埋葬。长此以往,千年之后,博大精深的中华武学将不复现于人世。我中华之民将以躯体潺弱闻名天下。”

    杨过的一番既发自肺腑,又饱含讽刺的话语,惊的几人目瞪口呆。他自己何尝不是气息不平,手脚颤抖!他本以为自己这一生只会以姑姑一人为念,而对世俗上的恩怨大义却不作理会。学习武功,一者是他醉心于武学,更为了日后能保护姑姑,使得他们两个异端有足够的力量在俗世中存活下来——哪知道今日不知从何而起的一股兴致,让他脱口道出了这么番大道理出来。而且并不像他原先预备的那般只为嘲讽全真七子。相反的是说到最后,他自己也动情不已。这让杨过悚然。就像一个一直以为自己很勇敢的人,陡然间发现了心底里的怯懦一般,又是惊疑,又是害怕。

    杨过才发现自己根本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