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口舌之争 (第2/3页)
赶出城池,而让没有战斗力的农民进城池里,被保护起来,难道他不知道成纪城中的粮食只够全城百姓吃上一个月的么,一下子涌进如此众多的人,要是太平军败了,叛军围困成纪,那只需要一周的时间,整个成纪可就会不战而降啊。
不过也说不定,那个徐清,文弱书生一个,来了秦州之后就是吟诗作对,到处闲逛,什么事情也不干,他要是不知道粮库中有多少粮食也很正常,而对于军队,文人有谁看得起军人的?要不是自己战败了,他也看不起这些当兵的,更何况徐清这样江南富贵乡里出来的文青呢?
说不定在徐清看来,只要当着叛军的面念几句孔夫子写的话就能感召那些叛军自动归降也说不定,这样的书呆子,杨瑜这辈子可是见过不少啊。
两难之间,杨瑜也不知道该不该相信马德明了,最后试探性的问道:“那这寨子是…..”
“嗨,徐清此人如此待我,实叫我军将士寒心,不过我等身为朝廷卫戍,自当保卫大宋之疆域安宁,所以我便引军至此,这里原本叫做夕阳镇,虽然几十年前荒废,已经是荒无人烟了,但其地形高低,利于我方,且有渭水相阻,可以说是阻隔敌人最好的屏障,我便在此扎下营寨,拦下逃难的百姓花费一天一夜的时间将这座废弃的城镇重新巩固了一下,便当做营寨来用了,事急从权,也只能将就了。”
马德明讲话时表情很是生动,讲到徐清的时候眉头紧皱,讲到大义时又表现出一副准备要死国的模样,等说道这片营地的时候,则是语笑嫣然,甚至有种谈笑间灰飞烟灭的感觉,很是霸气豪爽,直把周边那几人给听的都要感动了,真是没想到,这马德明竟然还有如此高义的时候,平时还真没看出来啊。
一旁的杨瑜听了这番解释,虽然觉得颇有些牵强,可还算合情合理,找不到什么明显的漏洞,不过徐清如此做,实在是有些不智了,看向马德明,杨瑜说道:“真是岂有此理,将军乃我大宋之干城,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