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9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792 (第2/3页)

那就是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安定,首先是这些学生都在学校里了,虽然学校不一定能够管住他们,但总起码比他们去当童工来得好。

    第二点则是虽然如今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会让工厂出现缺工的现象,但读书之后,他们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工作的效率自然不是文盲可以比拟的,同时他们在生活上的素质也会提高,随地大小便,吐痰的行为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一个国家,精英自然要好好教育,但普通老百姓也得接受教育才行,不然社会上层十分强大,但底层却是一帮不学无术的半文盲,那这个国家的发展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多办一些初中和高中,对于这个社会总体而言是一件好事。

    同时这也不会招致重点学校的反感,毕竟这些新建立的学校,他们的经费并不会从重点学校的身上克扣,他们的资金依旧十分充足,得到朝廷的保障,同时更多的高中生和初中生,将会进一步拉低普通学校的教育质量,他们的人数变多了,但教育质量却下降了,精英学校的学生们,自然可以进一步得到更多重点学校的名额,而初中生和高中生们,则可以得到更多的普通中学,高中的名额,双方可以说都得到了各自想要的东西了。

    而第二点则是开设一些技术学校,如今的宋朝并没有什么技术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所,这就是宋朝的教育机构,完全是纯粹的精英教育,大多数人走到小学结束,一部分人能够走到初中,进入高中的凤毛麟角,重点大学的则是人中龙凤,至于研究所出来的硕士,博士,就已经有品级了,从最低级的九品开始,普通老百姓见了是要鞠躬的,称得上一句“大人”了。

    而广大的学生群体,其实很多是到不了这个地步的,户部和教育部曾经递给徐清一份平祥十三年(如今皇帝的年号)的记录,其中全国各地小学生数量大致在六百万左右,这个数字徐清都感到很惊讶,因为前世的中国十三亿人口,一年的学龄儿童在一千七百万,前世的中国大陆,小学入学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所以小学的人口大致就是在这个数字左右,而宋朝竟然能够达到六百万,也确实是出乎徐清的意料。

    不过这倒也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宋朝正处于国家的繁荣期,经济的大发展,自然带来婴儿潮,同时国家也鼓励家庭生育,增长人口,毕竟如今很多殖民地需要大量的宋人去填充,占领当地的土地和生产出口,所以平均每一个家庭都有至少五个以上的孩子,这都是十分常见的,而现代的中国,虽然开放了二胎,但因为生活成本的高昂,以及生活压力太大,很多人都不愿意养孩子,所以出生率在下降,而死亡率则是在提高的,再过几年负增长就会降临在中国。

    再加上人口结构不同,中国十三亿的人口,其中老年人大概有两亿左右,而在宋朝,按照现代的理论来算,七十岁算老年人,那老年人绝对不超过五百万,因为作为一个刚刚从封建时代进入到工业时代的国家,大多数人四十岁之前就死了,绝大多数人是活不过六十岁的,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活到六十岁以后了,所以整个社会大量的人是年轻人,所以这个数字倒是十分合理的。

    六百万左右的小学生,到初中大概就生下三百万左右,其中一半是没有书读的,而从初中到高中,大概有五十万人左右可以被留下,六分之一的录取率,至于高中到大学大概四十万左右能够进入大学,九成左右的录取率,从大学到各个研究所,报考研究生,则大概每年有六万多人可以进入,凤毛麟角了。

    而其中最令徐清关注的就是从初中到高中,没有考上的那一批人,徐清认为这是最为关键的,正如上文所述,这些能够进入中学的孩子,其实并不差劲,只是相比最好的那一批有些弱而已,但他们已然是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