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93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793 (第2/3页)

如今的社会与现代可不同,现代大学生每年毕业的都有六百万左右,而如今,则仅仅只有四十余万罢了,所以即便是技校的学生,也会受到社会一定的尊重,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就读意愿并不会特别的差。

    这与现代不同,就像中国八十年代的时候,大学生都是金凤凰,但大学生读书的时间太长了,很多人都转而读专业学校,哪个中专文凭的十分的多,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那个时候,拿大专文凭的甚至看不起拿本科文凭的,因为那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年代,率先毕业,就代表率先工作,率先发现生活中的机会,而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再交钱读书就可以了,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这么一想,徐清也算是放心了,无论技术学校有多少的缺点,起码比现在直接放孩子去工作要好得多。

    而徐清这一边一同意,教育部便立刻开始拟定社会上的方向,首先是小学到初中淘汰下来的学生,将进入技校,读两年时间,毕业时候的年纪大概在十四到十五岁左右,拿到小专文凭,基本掌握一定的操作理论,他们比一般工人要精通一些,但水平差别不大。

    从初中到高中失败的,则是进入技校,入读四年的时间,毕业的时候大概十七岁到十八岁左右,毕业之后获得中专文凭,他们所受到的教育与知识,就与小专不同了,小专的淘汰率还在五十左右,相当于是对半分,小专考不上的人,其中大部分人的水平,确实是不怎么样,只要教导他们学会最基础的功夫就行了。

    而中专则不同,他们本来就是一批学生中,排在中等以上的人,然后在中考之下落选,无论是能力还是素质,要比这些小专生厉害很多,所以他们的学期也相对较长,是小专生的两倍,而他们所能选择的科目相对来说也比较多了,比如说重工业,机床操作,工业产品精加工,农业技术,灌溉技术,以及一部分的服装设计,广告设计之类的工作,都是能够参与的,不像小专生,大概只能报名参加一些轻工业、厨师、理发的课程,不会涉及到过于专业的内容。

    而从高中到大学之间落选的数量相对就比较少了,而且大多已经算是接受了中等教育,所以他们进入技校之后,其实享受的待遇与大学差不多,也是读五年,其中实习一年的时间,毕业之后获得大专文凭,同时他们所能选择的专业其实与大学基本差不多,各科各类基本都有,算是稍微低一个级别的大学了,而在小专,中专,大专之间也可以相互进行考试,当然这种考试就要严格的多了。

    毕竟这些技术学校,最后基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有一技傍身,同时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文盲劳动力已经被社会所不容,现在的工厂也好,社会上的门店服务也好,都需要更多认识字,懂得怎么说话的人来担任,因此不可能让他们一直上学,其中只有一些精英才有可能升学所以其中的升学率,大概不到百分之十左右,还是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尽快投入到社会中去。

    这三类学校,小专和中专由地方衙门和地方上的公司共同承办,衙门负责监督,主要建设还是由地方企业来进行安排,而大专则由朝廷主要承办,毕竟到了大专,自然是不可能继续用民间的师傅来教导,这些孩子们也不会听,能够考到高中的,就算不上学了,直接进入社会,也必然是一个工厂中的预备干部,你要让老工人来教导他们,他们是根本不可能认真学的,唯有让大学生来教导他们,他们才能服气。

    这一点是很关键的,毕竟宋朝是一个一切以文为主的国家,以前是官本位,如今是学历本位,学历高的自然听不得学历低的人说话,而学历低的人在这些天之骄子面前,也实在没有什么勇气来教导他们,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社会的风俗,所以大专必须要由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来进行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