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10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810 (第1/3页)

    因为传统的思维,地主们总是认为耕种面积越大越好,至于森林,则并没有那么的重要,在这个时代,宋朝的很多山川河流也是可以贩卖的,但他们的价格远远没有田地来得高,因为在农业时代,再好的野味也没有粮食来的重要,毕竟系统化的耕作,远远要比大自然的赐予所能得到的食物多得多,而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把森林变成良田,然后种出更多的食物,以养活更多的人类,直到这一生态系统破坏,大量的人死亡,从而农田荒废,再进入下一个循环之中,这就是人类一直在经历的事情。

    所以在古代,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当他有钱之后,第一个想的事情便是买土地,良田要越大越好,因为在古代,谁掌握了土地,谁就掌握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在农业社会,作为唯一的生产方式,土地是每一个家族都必须要牢牢抓住的财产,虽然如今已经进入了工业社会,工业产值也已经超过了农业产值,但想要让人们放弃农田,从而换取森林,这显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传统的思想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看看现代,几乎从八十年代开始,中国的政府就提出了退耕还林的口号,但多年来一直是沦为口号在用,实际上却并没有人买账,大多数人依旧在扩大自己手中的田地,许多人违反法令,私自将周围的森林砍伐掉,然后种上果树之类的经济作物,从而获取利益,直到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于环境越来越重视,许多乡村这类情况都被狠狠的打击,这才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退耕还林也出现了成效,反复之间的拉锯足足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时间。

    且这件事情也不是特别的好做,说一句退耕还林是简单,但到底怎么做,还是需要十分细致的功夫的,这并不是减税,加税那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了,底下的人要把土地退耕还林,首先是什么样的土地需要退耕还林,这一点就必须要经过研究才知道,比如湖泊周围的土地,河道两旁的土地,以及森林周围的土地,这些都要慢慢的不再耕种,将这些土地重新还给森林,以增加宋朝的森林植被面积。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还不是耕田,而是房子就更加的麻烦了,比如说在武汉这座城市,作为长江的中转站存在而闻名于世,整座城市几乎被长江所贯穿,非常的繁华,光是城市人口便有两百万左右,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巨大城市。

    而这么一座巨大的城市,自然需要许多的房子来供应这里的人居住,而许多人自然是住不起这些房子的,比如说周围农村来打工的人,头几年买不起房,自然只能靠租,还有殖民地人,他们的钱更少,自然也只能依靠租房子来过生活,而许多房子的价格,即便是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嫌贵,很多人便想出办法来,把房子修建在堤岸上,这些房子十分的危险,但因为便宜,所以吸引了大量的人去住。

    这些房子原本是不可以修的,但因为整个城市都在快速的发展中,作为地方官,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再加上前几年吏治确实松散,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腐败,所以不少房子被修建出来,供那些住不起好房子的人居住,每年涨潮的时候,都会有不少人被大水卷走,生死不知,但即便如此,依旧有很多的人愿意住在这种地方,因为堤岸上的房子,租金只有其他地方的二分之一左右,可以省出更多的钱,来供养自己的孩子,养活自己的家庭,还可以存下钱来,用以购买自己的房子,因此住这些房子的人始终络绎不绝。

    这种情况不仅仅在古代,便是在现代也有很多,比如说杭州钱塘江的两旁,武汉的长江两旁,都有这种情况,他们把房子修建在堤岸的两旁,这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