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 (第2/3页)
至于英国学习拉丁语,则是因为英语的很多词根来自于拉丁语,同时拉丁语也是新约最初的文字,若想要用原本的语言去朗诵新约,自然是要学习拉丁文的,一个是因为实际需求,一个是因为宗教上的需求,导致他们对于第二语言有所着墨,但宋朝显然没有这个需求,与其去学外语,还不如学一门本地语言来的重要呢,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毕竟他们之中大多数人不会跟殖民地的底层接触,会说汉语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足够了。
而陈明功却在学习阶段,十分轻松的就掌握了这两门外语,同时各科成绩都十分优秀,因此在中学结束之后,陈明功便报考了汴京大学的水利工程系,这是陈明功一直想要报考的院系,对于水利工程,陈明功有着十分巨大的喜爱,这跟他的出生地有着很大的关系,湖南,长江流过的地方,自古以来,长江就不是一条安分的河流,每每都春夏之交的时候,就会出现洪水之类的现象,而他的家乡,正是重灾区。
他父亲那一辈,五个兄弟,其中有三个便是在水灾中丧生,有的是直接被大水卷走,不知所踪,还有的则是被水溺死,找到尸体的时候,已经被泡的没有人形了,还有的则是在大水之后的瘟疫中丧生,可以说陈明功从小到大,对于水患都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
因此在他有条件报考大学的时候,他毫无犹豫的选择了水利工程系,这一听起来很没前途的科系上,而为了供他上大学,他的父母倒也干脆,变卖了家中不少的田地,便是硬生生的给陈明功支付了第一年的学费。
当年的大学,刚刚草创不像二十年后的现在,无论是企业还是朝廷都会对学生有一定的补助,学费也已经降到了八十贯左右,像陈明功这样的小地主阶级还是承担得起的,但在二十年前,上大学还是贵族们的专利,是士大夫们的禁脔,唯有大地主阶级,皇室,殖民地上的大贵族,宋朝的大商人们才能上得起,光是一年的学费就的四五百贯钱,根本不是陈明功这样的小地主阶级可以肖想的。
而陈明功的父母却为了让他能够上大学,毅然卖掉了自己四分之一的田地,对此陈明功的兄弟们,可谓是有着很大的怨言,毕竟父母的资产可不是陈明功所独有的,如今为了让他读书,卖了大片的土地,那到时候父母过世之后,能够分的财产自然就变少了,这让他们怎么能够受得了,更何况这还仅仅是一年的钱,大学可得五年的时间,到时候不仅仅父母的钱都得贴进去,便是他们兄弟还得贴钱呢,会厌恶陈明功也是人之常情。
这你不能说他们不像是个兄长,毕竟这涉及到了他们的核心利益,父母的钱自然是属于他们所有人的,而不是仅仅只属于陈明功的,他们生气,愤怒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且那个年代,科举考试才是正途,读大学什么的,在这样的小山村,并没有人能够理解,甚至别说是小山村了,便是整个县,陈明功都是第一个大学生,可想而知,他们对于陈明功的选择到底有多么的不解了。
但父母面对如此压力,依旧提供给陈明功一年的时间,但除了陈明功之外,他们还有四个孩子,这些人同样不能不管,所以父母也只得对陈明功表示,一年的资金可以帮你付了,但之后的路你要自己走,是流浪汴京街头,还是通过自己的本事赚钱,然后完成学业,这就不是父母能够决定的了。
这就颇有点像是现代许多工人阶级,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便把自己的房子卖了,让孩子去美国的好大学读书,但即便是卖了他们在老家的房子,也只能供应孩子两三年的学费,至于接下来的日子,则只能靠孩子自己去努力的,这种父母在中国不在少数,陈明功的父母就是这种心态,我把你送到你想要去的大学,至于你能不能留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