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20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820 (第2/3页)

员自己商量,一般来说,一位县令通常会雇佣十到十五名左右的幕僚,毕竟作为县令,他拥有着很大的权利,在现代,一个县,不仅仅有县长和书籍,还有好几个副县长,副书记,而在这个时代,是没有的,县令一个,所有底下的官员对县令负责,县令就是百里侯,是这方圆百里的土皇帝,只有国税和军队不归他掌控,其余的事情都是要他来管的。

    徐清原本也想要改变这种政治结构,应该增加一些副县令来分摊权利,但最后还是没有这么做,首先是当前的政治格局并不允许徐清这么做,增加副县令,便等于削减县令的权利,而如今,其实县令的权利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削减,原本一个县只有三名拥有品阶的长官,县令,主簿,县尉,分别掌管行政,经济和当地的保卫部队和治安问题,而如今随着官府的改制,原本的县令都加入到公务员体系之中来,一个五万人口的县,便拥有公务人员三百人到五百人的规模,而其中有品级的人则超过了三十人以上,这权利自然是被分散的,若是这个时候还要分散自然是不可能的。

    而身为县令,他需要管的事情也变得多了,原本说是行政,但其实行政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农事,因为那时农业社会,作为县令,他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让土地保收,除此之外,他不需要去担心其他的事情,所以那个时候的县令,往往只需要三个幕僚就够了,一个管理与上官之间的礼尚往来,算是外交,第二个则是管刑名,负责处理全县的大小事务,第三个则是管理人事的,一般来说三个就够了。

    可现在一个县的工作变多,原本都是分摊的权利,被集中起来变成了一个局,而县长的考核标准也是越来越多,从原本只看种地,到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的经济发展,建设楼房的多少,以及基础建设的水平,招商引资的成功与否,以及当地的环境,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这都是考核的标准,任务变多了自然幕僚也变多了,一个县令便往往需要十几名幕僚来协助,不然一个人根本就管理不过来。

    而这些幕僚的经费是需要他们自己来付的,在如今宋朝工作成本不断提高的当下,幕僚的费用自然是不便宜的,虽然县令用的幕僚,不可能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往往是一些普通大学,或者是原本的老举人,但他们的价格也很贵,月薪往往要在三十贯以上,也就是中产阶级高一点的水平,一年大概就需要三百六十贯左右,过年还要发一些年节礼,大暑的时候还得发一些冰钱,大概一个人下来就的四百贯左右。

    而按照最少的雇佣数量,那么一个县令,一年光是幕僚的支出,也得是四千贯左右,这是一笔巨大的数字,即便宋朝对于官员待遇普遍很高,月薪达到了两百贯左右,但一年也不过才两千八百贯,养这些幕僚可谓都养不起,同时作为一名官员,礼尚往来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在这个年头当官,有很多人甚至是亏钱的。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贪污,但如果被抓到,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雇佣幕僚,这也是大多数县令的选择,以县令来说,他们大多数时候,只会雇佣三到五个幕僚,主抓几个领域,比如说重点发展经济,他就专门雇佣几个发展经济的,重点发展旅游,他就专门雇佣几个发展旅游的,而不是说全部雇佣,当然这些人也有不少,他们往往是家里不差钱的那一类,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而如果家里没钱,又想要雇佣优秀幕僚的话,那还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接受地方上的赠予或者是人才,这样一来,你就跟本土的势力互相连接,这些人有的是钱,你就可以用他们的钱去雇佣幕僚,然后治理好一个领域,从而创造自己的政绩,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举债雇佣幕僚,从而提升自己的政绩,不过这样一来也有危险,那就是当官会让一个人光速变穷。

    不过即便如此,想要当县令的人也不少,毕竟这个世界上,尤其是在宋朝,钱不是最重要的,权利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当了县长,你手中随时可以调动的财产都是在百万贯以上的,一个县,中等水平一年的财政收入就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