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2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822 (第3/3页)

,来税收,当然,这样的做法,也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大量的商户之间互相恶意举报,而政府根本没有能力处理这大量的举报,甚至有官员贪财,本来没偷税漏税的也给报偷税漏税。

    良善之家平白无故的蒙受不白之冤,还要拿出大量的钱财来上缴,而这些钱虽然给了一部分举报者,但还有大量的钱进入朝廷的口袋,最后朝廷竟然慢慢开始用这种方法来敲诈勒索商人,用互相举报的方式,倒是让国库里面充满了钱,而最后所有的商人都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国家的社会治安下降到了极点,最后整个国家商业崩溃,没有人再敢经商,汉朝的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最后汉武帝统治末期,国家形式如此危机,也与这有着很大的原因,最后还是汉武帝下达轮台罪己诏,决定轻徭薄赋,废除了这种不人道的律法,这才慢慢恢复了元气。

    而如今赵思銭把这条法律重拿出来,显然是让不少人都心惊胆战,当然,为了防止这一条法律像汉朝一样被滥用,最后成为朝廷的敛财工具,所以对于税警的调查也必须要建立一套十分完整的系统,绝对不能肆意滥用权力,通过举报,朝廷要的是该收的税收,而不是漫无目的的烂收,这将会导致整个国家产生极大的混乱,对此徐清和赵思銭都清楚,所以对于税警也制定了一系列非常详细的法律,以保证国家机器不会失控。

    这条法律的制定,足以让所有的资本家感到惊慌,原本信任的手下,十分有可能因为这庞大的财富而背叛你,在这种恐惧之下,许多人自然会选择干脆就把税赋缴了就算了,也算是心安理得,何必提心吊胆的,反正自己赚的钱已然是一辈子也花不完的了,可以说是很有效的促进了缴税的效率。

    当然,赵思銭也知道,这样一道法令若是下去,必然会引得士族们触底反弹,他们的家财如此丰厚,一下子就割掉百分之五,或者是缴税足额,这都是他们不能接受的事情,所以赵思銭建议举报得钱的命令将在一年之后再行实施,给这些企业们时间,让他们去仔细想想,到底是缴税换一个安稳的日子,还是选择不补缴税款,继续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一年的时间,足以让许多人放弃挣扎了。

    而在这两条法令之外的第三条,便是用来规范资产外流所导致的税收问题的,本土宋朝有着庞大的力量,租界也还可以查到,但是很多企业他们会把自己的中转站设置在其他国家之中,通过这种经济系统并不完善的国家来讲许多钱隐瞒下来,让他们不会出现在人们的眼中,这种情况也十分的常见。

    如何将海外的利益也纳入到税收系统中来,这是赵思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单单是这一项,朝廷每年的损失就达到一百亿贯的收入,这笔钱可以支持两万名以上的大学生完成学业,也可以在四川修建一条两百公里长的铁路出来,这是一笔了不起的钱,朝廷自然要去征收,而与这些国家和殖民地国家建立起司法互助系统,显然就十分有必要了。

    许多人犯了事儿逃到其他国家就以为可以完事了,赵思銭的这套做法,显然就是无论你逃到哪里去,即便是天涯海角,也必须把税给交了再走,这种追杀式的缴税,无疑更加令人胆战心惊,而徐清对于这份计划则十分满意,其中设计的技巧也十分巧妙,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不会出现让徐清担心的情况出现。

    他原本一直都很怕赵思銭过于激进或者是过于软弱,这都会是一个麻烦,过于激进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打击,许多企业恐怕会降低投资的愿望,而如果过于软弱,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那么偷税漏税的情况势必会越来越多,这自然是不行的,而赵思銭的这一套办法,虽然在徐清看来,略微有那么点严重了一些,但对于经济的打击尚且还在可控范围之内,且留出了足够的准备时间,让士族们去适应这些的法案,在徐清看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徐清自然很是满意赵思銭的工作,接下来需要去思考的是,士族会同意赵思銭的做法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