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2 (第3/3页)
依靠砍伐木头来生存的,他们烧饭需要木头,冬天取暖也需要木头,他们在衣食住行也离不开木头,许多地方他的特产就是木头,依靠贩卖木头来赚钱的,不让他们开采木头等于是要了他们的命。
对于这种情况,徐清也做了许多的应对,比如说普及煤炭,烧煤虽然污染环境,但反正工业机器也在污染,总好过两个都在燃烧来得好,至于那些用不起煤炭的则进行补贴,反正必须要在三年时间以内,用煤炭来取代木头作为燃烧的主要工具,让老百姓习惯使用这种新的燃烧工具。
第二点就是对于那些依靠木头活的村庄,就派出专家,对他们村庄周围的土地进行定点探查,以找出适合他们耕种的植物,然后发展属于自己的农副产品,让他们可以摆脱对于木头的依赖,若是依靠木头作为手艺的,比如说木匠村,专门做柜子,门帘,之类以木头为主的家具和艺术品的,则要求他们使用国外进口的木头,而不能使用国内自己的木头。
至于那些离开木头实在活不下去的村落,则允许他们进行适度开采,但也需要当地衙门的允许,而不能胡乱开采,想怎么开采就怎么开采,这也是不允许的,通过这种方法,有效降低的民间对于木材被封锁的不满,也慢慢让民众接受了木材的重要性。
木头被砍伐下来烧掉,能够温暖你一个冬天,但如果他长在那儿,则可以保证你的子孙万代都生活在碧海蓝天之下,同时原始森林还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对于人的身体来说,有着很大的好处,这些都是植物造林的好处,同时将每年的三月十八日定为植树节,要求公民团体要去郊外植树,以使得保护森林成为全民的共识。
这种做法,显然有效的缓解了当地的森林砍伐,另一方面则是大规模种植新的树木,徐清在陕北地区和甘肃地区,宁夏地区,以及一些有森林荒漠化危机的地区,都建立起了一些植树村,这些村子,大多都是离开木头不能活的村子,将其中的一部分迁移到荒漠地区,然后由朝廷出钱,养着他们,他们什么都不用做,一辈子只需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种树,所需要的花费全部由朝廷来开支,通过这种方式,在各个地区建立了多达一百多个村庄,超过三万人投入近植树造林的工程中。
短短一年的时间,就种植了多达两百万颗树,虽然其中存活的数量并不多,毕竟刚开始种,你不能指望这些农民就能种的很好,专家们也需要在实践中,慢慢了解植物的特性和与土地之间是否合适,然后再慢慢搭配,从而选择出最适合这片土地的植物种子,这个时代,基因学尚且没有出现,人们认识植物的特性只能依靠实验,就地种植来查看,所以第一批的存活率大多都不高,但这起码是一个好的开头,也代表朝廷开始重视其植树造林这件事情来,而不像以前一样,只是一个口号,却没有人真的去做,大量的树木依旧被砍伐,黄河中的泥沙含量持续走高,起码这一切都在变好。
而养着这三万人,也是朝廷的一个创举,毕竟在此之前,还真的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过,或许军户制度也算是一种行为,但军户制度与这些植树造林的村民还是不同的,军户是由国家发给你土地,然后土地不需要缴税,那么平日里你就是农民,负责种地,养活自己,顺便军训,等到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拿起武器去参军,通过土地的授予从而换取军队的忠诚,这就是军户制度。
而这些种树的则不同,朝廷并不会给他们多少的土地,给的也都是荒漠,这些土地种不出什么粮食,起码现在就是如此,等于是花钱然后养这三万人来种树,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新奇的事情,等于国家是把种树这件事情提高到了军队国防的层次了,虽然徐清并不是这个意思,但很多人确实是这么理解的,不然为什么要花钱样这么一群人呢,他们也无法创造任何的利润,只是种树而已,朝廷也不准备把这些树给砍了卖钱,完全是花钱没得到半点好处的事情,朝廷却依旧选择去做,那只能说明这件事情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