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53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853 (第2/3页)

十分有可能就是为了争夺水资源而爆发的。

    虽然这十分遥远,但确实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到了那个时候,大规模砍伐森林的国家必然遭灾,因为他的国家土地大部分沦为了黄沙,在这种地方,常年不下雨,即便下雨,也会很快被蒸发掉,不会有任何的水汇聚成河,到时候这些地方的百姓只能生活在缺水的世界里。

    而那些充满了森林的国家,将得到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科学告诉我们,森林越多的地方,下雨量自然也就越多,这也是为什么国家需要治理荒漠化的原因,不仅仅是让这片土地绿油油的一片,好看一点而已,更重要的还是让这个国家的森林更多一点,如此一来,雨量充沛,未来中国能够得到的水自然也就越多,如今牺牲一点地下河的水,未来这里就能变成一片巨大的原始森林,这才是徐清的打算,不然这地下河连给人类喝都不够,又何必去种树呢。

    陈明功的想法获得了徐清的认可,坎儿井建设计划,也被徐清批准,率先在荒漠地带开发一百个村子作为支点,以这些支点逐渐连接,先在水源明显的地方建设起一个个的绿洲,然后再把这些绿洲连成片,然后形成一片防护林,将沙漠暂时与绿地隔开,然后再慢慢向前推,以使得沙漠的面积慢慢缩小,原始森林的面积逐渐增大。

    但这项计划的耗时也将会十分漫长,单单是建立绿洲,就需要花费五年左右的时间,将这些绿洲逐步连接在一起,建立防护林又需要十五年到二十年的时间,往前推动,将防护林的厚度增加到五公里左右,则需要三十年左右的时间,至于在往前推进则是没数的事情了,毕竟宋朝的沙漠面积十分广大,虽然新疆在辽国的手里,但单单是宁夏,甘肃,陕西和西藏的荒漠,就够宋朝治理上几百年的时间了。

    其中还有一些沙漠是无法治理的,这些沙漠底下往往连地下河都没有,那就根本没法治理了,完全是环境的因素,就像撒哈拉大沙漠,这种地方你怎么可能把他变成良田,这是违反自然的事情,任谁也做不到,起码以现在的科学是无法做到的。

    但能够治理的荒漠任然有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说是任重道远,如今陈明功要做的只是一个开头而已,接下来的历任政府都需要不停的去推动,才能让这片土地重新恢复千年前,汉唐之前的那片绿色,这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弥补。

    但好在起码现在已经开始在推动了,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在此之前的数百年,从来没有人在意过荒漠带给人们的灾难,而现在起码开始有人在乎了,这就是一个好消息,至于到底能够治理的怎么样,治理总比不治理强,如果能够治理的好自然最好,如果治理不好,也先保住这几个绿洲,给未来的人提供一个基站,同时其他的树木不再砍伐,种植速生树木,从而让人们不再对原始森林下手,这起码可以遏制如今快速消失的原始森林。

    当然,这样一来,宋朝庞大的木材需求就需要通过海外进口来弥补了,其实在整个宋朝,木头的消耗都是十分严重的,并不仅仅只是关中地区而已,还有沿海地区也是如此,宋朝海运发达,在之前的一百年,所有的船只都是用木头做的,尤其是工业化的开头几年,产品大量增长,但运送货物的船只却没变,依旧是木船,为了承载更多的货物,只能不停的砍伐树木,用来建造船只,所以那几年对于沿海地区的树木毁坏还是十分严重了。

    为了弥补这些地方的缺失,就需要大量的进口木头,从日本,朝鲜,东南亚,甚至是印度,非洲,进口各种各样的木头,用来填补这些过度开发的地区,让他们重新恢复成一片绿色,另外一方面则是一些木制工艺品,全部改用进口的木头来进行雕刻。

    这样一来,起码沿海地区的树木群落算是保住了,至于外国的木头怎么样,那哪里是徐清能管的,交给他们自己的国家和殖民地统治者去头疼就是了,反正宋朝的木头都需要保护起来,除了速生木头可以进行砍伐之外,其余的木头一律不准砍伐,这是十分严格的命令。

    刚开始的时候,沿海的工匠都很不愿意,认为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可后来他们才发现,海外进口的木头不仅仅质量比本土的要好,甚至连价格都要便宜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当地人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好木头,就像黄花梨,在中国那可是十分昂贵,只有贵族才用得起的木头,红木也是如此,至于阴沉木,那更是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珍贵木材,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