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7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872 (第2/3页)

本就没有什么现代化的观念,依旧把儒家经典看做至高无上的治国方法,不肯听取其他的意见,这种家庭是十分多的,而在家庭教育上,也是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放在第一位,依旧是老一套,封建家长的作风。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宣扬血统论那一套东西,因为在新的朝廷里,他们占据的力量已经越来越薄弱,他们的后代受到他们的教育,也一样是封建礼教培养出来的学生,这些人根本不懂现代化是什么东西,自然在官场上也当不了什么大官。

    如果没人来跟他们竞争,或许他们还能世袭下去,但如今通过大学教育,和新士族的制度,无数的人才涌现出来,占据了朝廷的重要位置,他们的孩子未来能否继续在朝堂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能不能再继续当官,这都是一件很难说的事情,因此他们才会这么着急的希望让其他人放弃努力的渠道,这些老士族们的想法无疑是十分地固根深的。

    而这些人在士族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一部分,其中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大学的只是少数,且上的大部分还都是国学,学的也依旧是儒家经典,而不是其他的东西,因此他们的思想也接近他们的家里人,真正愿意改变的极少,而到了如今再想要改,自然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

    所以许多老士族都出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情况,那就是后继无力,当然也有一些士族想出了办法,比如说招婿,让一些名牌大学生娶自己家的姑娘,从而改姓,成为自己的养子,然后利用士族的资源,扶植养子上去,从而保留下自己的士族位置,但真正能够做到的还是少数。

    宋朝的法律虽然允许样子继承士族爵位,但大多数人家是很难做出这么一个决定的,毕竟自己的儿子还在,传给他,指不定他的下一代就能出一个聪明的孩子呢,宋朝士族可是能传三代的,自己儿子不行,孙子呢,曾孙子呢?难道也不行?

    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可能性,所以果断选择招婿,从而让自己家的士族位置可以保留的,始终是少数,大部分不到最后时刻,还是愿意把士族的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让孩子袭爵,从而期待下一代,毕竟让这些招婿袭爵,十分有可能背叛自己的家族,到时候人财两空,他们又找谁说理去呢。

    所以如今这些老士族才会如此的着急,在朝堂上的力量不停的在衰弱,而家族之中又没有可用人才可以接替自己的位置,要知道,士族的爵位虽然可以传三代,但是自己退休之后,官位可是要还给朝廷的,而到那个时候,若是家里没有一个能够做官的,即便他们家还是士族,其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就像那些资本家士族一样,他们当然也是士族,但其地位就是不如那些朝廷大员的士族来的响亮,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别,若是士族失去了官位,等同于失去了一半的权势,在地方上的威望也会大跌,虽然官府不会主动惹你,但你想要官府主动来帮你,这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因此老士族怎么能不着急,爵位能世袭三代倒还好说,但官位首先就没了,自然是急在心里,而他们的做法,就是通过报纸和媒体,来鼓吹血统论,从而让那些年轻的学子不要挑衅他们的地位,让他们的孩子可以在官途上走的更远。

    但显然,这样的做法效果并不明显,聪明人又哪里会被一些媒体的宣传和报道所蒙骗,再加上如今的朝廷还没有到被这些士族只手遮天的地步,朝堂之上,大部分都是兴起新士族,他们自然知道哪些人是真的有才华,而哪些人又是银样镴枪头,因此,老士族们大多数都处于凋零的状态,虽然他们人数尚且还很多,但再过六十年的时间,其中百分之七十都会被淘汰掉,重新成为平民,这也是徐清当年给他们的承诺,三代袭爵,至于之后能不能保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