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89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889 (第3/3页)

以后,三百万伏以下的电站由当地自行解决,不再上报工部,如此一来,民间的资本力量立刻开始一拥而上,显然,他们也能够通过朝廷的这一道命令意识到,电力时代即将到来的场景。

    若不在此时下注,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所以一时间原本申请的四百座电站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增加到一千三百座电站,足足三倍的数量,从中就可以看出,宋朝的电力技术并不落后于辽国,在投资热情上更是超过辽国很多,但只是因为宋朝的政府对于这一行实在太过谨慎,害怕广泛修建电站会影响环境,会伤害到周围居住的居民,从而停止了修建的脚步,以至于如今电力发展已经超过四年的时间,但整个宋朝完工投入使用的电站不到二十座,而另一边的辽国投入使用的电站已经超过三十七座。

    总发电量也超过宋朝两百六十万伏,一个明明科技水平低于宋朝的国度,但电力的普及率却超过了宋朝,这无疑是巨大的讽刺,同时也让整个社会对于工业发展与人民生活福祉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困惑和争论。

    宋朝官府的谨慎无疑是一件好事,这直接让宋朝的环境得以保持干净,让宋朝的人民得以安全的生活的,但也正因为如此,间接导致其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超过了宋朝,如今宋朝需要奋起直追,自然会伤害到百姓的利益,两者之间该如何进行平衡,这显然是一个十分深奥的话题。

    站在徐宁的角度来看,国家发展显然是处于第一位的,唯有宋朝始终保持第一的位置,才能控制殖民地,同时为宋朝带来巨量的财富,至于民众受到的损失,完全可以用这些创造出来的财富在未来进行弥补,若是因为伤害到现在的民众,从而放弃对于这些领域的拓展,那么未来他们的子孙恐怕都会憎恶如今的祖先,为什么在当时不作出更加正确的选择,以保证国家始终走在最前列,正是因为这一前提,徐宁决定放宽对于电站的行政关卡。

    而这一点也获得了朝堂上有识之士的认可,很快便得以施行,看着全国各地都在飞速建设的电站,徐宁的心中也是百感交集,原本因为整合建筑公司的事件,给他在民间取得了巨大的声望,而如今因为修建电站,又让一帮老百姓开始恨上了他。

    社会的精英自然知道越早修电站越好,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大部分人是不了解电站的,同时他们对于电站也没有特别大的想法,更多的还是憎恶,首先是前几年各大媒体轮番报道电站爆炸的惨状,使得整个社会对于电站都有一种恐惧感,而第二点便是电站往往修建在郊区,以防止浓烟滚滚影响到市区的生活和出行,但这也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困扰,那就是电站是修建在郊区的,而使用电的人却是市区的人和公司,如此一来,郊区的人民自然不满意。

    他们首先要承受电站修建在周围的恐惧,同时还要吸收这些电站排出来的废气,以及污水,都将会使得他们的生活遭受十分严重的影响,甚至是有可能让他们家破人亡的,毕竟这些废气和废水可不是开玩笑的,长期生活在这些地方,得癌症的几率都要比其他地方同比高出几十倍来,而他们却根本享受不到电站修建之后的好处,这些电都将供应给市区的人,你让他们怎么满意?

    而百姓不满意,自然会把这一切的源头推倒在徐宁的身上,毕竟是因为他直接的关系,导致电站大规模建设的,原本他们只有少数人需要忍受这些电站,而如今他们大多数人则需要忍受这些电站,他们自然不可能满意,尤其是一些地方衙门对于修建电站是十分粗暴的,不会像中央朝廷那么细致,所以他们的速度往往比较快,但往往对于居住在附近的民众便会不太友好。

    民众不会去责怪周围的衙门,但却会记恨徐宁这个人,毕竟自己周围的父母官他们也不关心,报纸上也见不到他们,所以他们也记不住这些人是谁,但徐宁无疑是经常出现在报纸上的人,因此徐宁便也被他们记恨上了,对此,徐宁也是只能有苦自己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