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4.搬运粮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34.搬运粮食 (第1/3页)

刚开始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徐清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相信,这可是古代,没有现代化的耕作和化肥这样的神器,而整个浙江自古以来就与自己的邻居江苏不同,属于山脉极多的地方,自古就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

    整个浙江除了杭嘉湖平原之外,其他的平原是屈指可数,大多数都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其中温州更是重峦叠嶂,山脉众多,从古至今一直到近现代,都是以出海打渔为生,这样的地方,是根本不可能有种出那么多的粮食的,这一点,即便徐清并没有看到过具体的数字,可却是知道的,所以在第一眼看到这个远超平阳县产出的数字后,徐清是真的懵了一下的,直到后来老秀才见徐清不信,解释了一番其中的缘由,这才算是让徐清明白了过来。

    原来这些粮店中的粮食,其实并不是本地出产的粮食,而是从淮南路和浙北等地区运送过来的,在淮南和浙北这些产量区域,粮食的价格十分的低廉,同样是一百石的米,在杭州卖出的价格跟温州比起来,两者之间的差价极有可能在两到四倍之间徘徊。

    所以许多大官们也就看到了这一点,并且利用自己的身份之便,将这些富裕地区的粮食运往平阳这样贫瘠的地方,利用粮食来换取大量的金钱,一来一回之间,光是差价,就能赚取到足够丰沛的利润。

    而在前几天航运还算通畅的时候,那些粮店的幕后老板早就得到了消息,知道难民正在往浙南地区在赶,许多人自然就把更多的粮食调到了平阳县来,希望等水灾过去后能赚个盆满钵满,这也就是粮店之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粮食的原因了。

    听完老秀才的解释,徐清这才算是明白了过来,怪不得这些粮店里竟然能有完全超过平阳县产量的粮食,原来是来发灾难财的,这也让徐清对那些朝堂上的人不由更为痛恨起来,百姓受苦,这些人竟然还自顾自的赚自己的钱,丝毫不顾百姓的生计,这样的举措简直令人发指,而在另一方面,徐清也对这个朝廷有了一丝丝的不满,既然私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