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1章 《时报》起死回生(第150张月票爆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01章 《时报》起死回生(第150张月票爆发) (第1/3页)

    降价销售,每份报纸一美分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薄利多销总是最有效果的手段。醉-露-网一美分能做点什么呢,恩,很多人会想到应该能够到收费的公共厕所里面去一趟.......

    这样急剧吸引力的价格,很快就让《纽约时报》的销售下跌趋势立马止住,并且发行量迅速反弹起来。

    1美分报纸!新的《纽约时报》!

    它的发行量如同野火燎原一般的扩大!

    报童们在街头呼喊:“卖报,卖报!《纽约时报》降价销售,每份报纸1美分!”

    报纸经销商挂上条幅和海报:“《纽约时报》廉价销售,降价不降质量。依然是16版,每天带给您最新鲜最真实的国际国内新闻!”

    街上,人们很容易被廉价的报纸所打动。不知不觉间,习惯于买其他报纸不人也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又买了份《纽约时报》。阅读多份报纸,可以更客观的了解更多及时的信息。

    在降价后,报纸发行量稳定上升。王云东的权威也得到一定的认同。接着,他开始按照另外一个时空《纽约时报》的种种拯救策略一一施行。

    当然,这些策略许多根本就是编辑们和记者们长期呼吁的!

    王云东采纳《时报》编辑们的建议,为了刊登更多的新闻消息,取消了版,所有版面都将刊登新闻和社会评论等严肃信息。

    至于版,王云东也不会彻底放弃的。只不过,专门把原来负责的编辑们组织起来创立一份《时报文学》,《文学版》虽然也属于《时报》公司的下属报刊,但却是独立的,将只注重刊登、杂文、散文、诗歌等等,至于新闻方面也只限于出版界的最新消息。当然,王云东为了促进《时报文学》的销量。把自己的几篇数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放在报刊上定期刊登,这样一部也能刊登个一年,可谓是充分利用王云东对读者地的号召力了。

    从1986年10月开始,王云东又让每天刊登的《时报》的左上角均刊登一句话:“本报所有新闻都是值得刊载的。”

    因为美国人大多数是在早餐时候看报纸的,《纽约时报》还大肆在广告词上写着:“本报不会玷污早饭的餐巾。”

    这句话自然是用于讽刺现在许多报纸刊登的新闻都属于垃圾或者无聊的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地源头是《世界报》、《新闻报》两家报纸白热化斗争的产物。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里,纽约新闻界是两家报纸的战场。为了招徕更多的读者两报纸竞相刊登耸人听闻地新闻和滑稽连环画《黄孩子》,人称“黄色报纸”。这一做法在美国迅速得到仿效,此时美国有近一万种报刊杂志,其中三分之一沦为“黄色报纸”。

    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