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华兴会 (第2/3页)
组织的主力。起码在声望上,大多数革命组织都无法盖过同盟会。在中国,做任何事,除了要有机遇和实力之外,声望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一些小的革命组织如果要投奔,也会选择名声最响的组织去投奔。乱世中,中立观望者也往往迫不得已需要选择站队。绝对不会选择籍籍无名者。因为名声响亮,多少也是实力地体现,让人选择你的时候,少一点风险。
现在。赶在华兴会还没有到日本和孙文的兴中会合并。王云东则对收编他们的兴趣很大。不过,王云东还暂时不想暴利华夏复兴党地政治纲领和图谋的大计。所以,王云东便让司徒美堂以致公堂的名义和华兴会的人接触。
因为,此时,华兴会成员因为策划一场起义失败,华兴会的成员均在东躲西藏,逃避清廷密探的搜捕。身在绝境的人们。扔给他们一根救命稻草。仅仅要求他们投奔,想必这并不是难以接受地条件。
这不但是争取更多地人加入比同盟会更有前途的华夏复兴党。更有挽救一些人命运地味道在里面。如果,按照原先的历史发展写下过《猛回头》、《警世钟》地陈天华会因为日本政府因为中国留学生在日俄战争中表现出对日本病不亚于俄国的仇恨。而决定限制并歧视中国在日本留学生的政策。并为日本人侮辱中国人缺乏团结精神,陈天华为鼓舞留日学生团结起来抵制日本政府的政策,而选择写下《绝命书》接着跳海自杀。
比起其他人来说,王云东最欣赏莫过于陈天华。这样的人,是搞政治宣传、鼓动舆论的高手,如此牺牲却是是糟蹋了。让中国人团结并不可能通过名人自杀的方式就可以实现。团结不是一下子就能有的,需要对人进行洗脑式的教育,以抹杀个体的自由意志为代价,让领袖的意志代替团体普通人的个体意志。这样才能改造人的思想,让中国人彻底具有团结精神。
被算计中的华兴会,成立以来就历经挫折。虽然是人才济济的一个组织,但却是还没有辉煌,就已经狼狈了。
自甲午以后,不少中国人开始迷信日本的强国策略。因此,公派或者自费的学生中留日学生为数最多。
日本国虽然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并且,清末时期,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把日本翻译的西方学术著作转译成中文,也是数量最多。看似日本大方,实际上这里面却包含着政治目的在里面。
日本人认为,多少会对日本有好感,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亲日派那则是多多益善了。而为侵略、扩张等目的的日本间谍部门也则暗中鼓动、引导在日本留学生的思想动态。虽然后来的事实会证明留日的学生中反日的远远超过亲日的。让日本意图控制中国思想精英的目的破产。
不过,赴日留学的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史影响深远,那是不用说的。黄兴召集志同道合者所组建的华兴会主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