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七章 繁华事散逐香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零七章 繁华事散逐香尘 (第3/3页)

他也算和你有点亲戚关系,你怎么就能算出他来?不成不成,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就把你这神仙放走,你今日得帮我算算,不仅我,你那四个活宝弟子,沐昕啊都得算算。

    什么亲戚关系,老头怒道:我推算的是国运,怎么知道这家伙日后害了我女?要不然,哼!

    我拉他衣袖:算吧算吧,错了我不对人说,不算你丢人。

    老头瞪我:什么丢人不丢人,你当这是吃烧饼,多吃少吃不过是肚子涨点或瘪点?今天这时辰不对,只能算一个,而且你不必算了,定是不准的,便是准,说出来反生变数……沐昕也不必算了,他和你是一回事……他忽转头向窗外看,隐约听得有人缓步行走吟咏之声,我听那声气,却是远真。

    老头目光一闪,道:此便契机……袍袖中指掌微动,脸上忽闪过一丝青气,喃喃道:果然……

    我急忙追问:什么果然?

    他瞟我一眼,似是微微犹豫,才道:想来与你无妨,你不必问了。

    我正要瞪眼,他又道:远真是我最后收的弟子,这许多年,他云游天下,在我身边的时日最短。

    我皱眉,觉得他这一句话颇为古怪没头绪,正要细问,他却已站起,道:我便去了,你一切小心。

    我怔怔站起,道:你……不让我送你么?

    他道:我已在苏州府刘家港备了船舶,然后自苏州至福建长乐出洋,那小皇帝心有未甘,我已命扬恶迷倒他送走,今天便要赶去,舟行海上,他想回来也没办法,难道跳海游回来?

    至于你,他很平静的对我一笑,很快就有人要来找你,你怕是分身乏术,记住,他竖起手指,事有可为不可为,不可强求。

    随即又自失一笑,喃喃道:不过白说一句罢?……再不言语,转身就走。

    我追前几步,茫然伸手,欲待挽留。

    他却于稀薄日光中,头也不回去了,日光将他背影越拉越长,清瘦的覆盖在我的身影之上,再缓缓拉开。

    我怔然而立,看着他长衣漫卷飘然而去的背影,微热的泪泛起,却仍露出淡淡微笑。

    低声呢喃:保重…。

    外公,我知道,这繁华不堪的人间烟火,红尘守候,本不应留住你,你属于更遥远的天涯,想必是为了所在乎的人们,你才羁绊这垂三十年。

    如今,你自由的行去,漠视那城郭灯火招展如花。

    外公,但愿从此后,你行走江海之间,所经岛屿,皆波平浪稳,所历世情,皆海晏河清,

    而我,从此后,将长行,寂寥人生。

    怅立良久,直至风露渐下,霞光悄生,而远山更远之处,隐约有笛声逶迤而来,清亮明锐旷达畅朗,穿金裂石高亢入云。

    重重碧色中,斯人已远。

    我喃喃低吟: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沐昕过来,悄悄揽住我肩。

    轻轻道:转瞬变幻江山,斯人一去飘然,倒更合稼轩诗意……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我静静听着,悄悄拭了泪,笑道:那老家伙是自由了,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却留我等于这苦楚人世挣扎,真是自私。

    他微笑,抱紧我,在我耳侧呢喃:你还有我呢。

    我将脸轻轻伏于他肩,沉默不语,只闭目感受他气息清远,耳听得夜虫唧唧,不远处溪涧幽草间有点星莹光闪烁,偶有流萤飘飞至我们发梢眼角,明灭而微碧的光,映得人眉目朦胧。

    风袭流星,露侵荒台,相拥的人,自有一份沉静的温暖。

    良久,我轻轻道:是,我还有你。

    沐昕揽着我,指了指不远处几处尚算干净的方石,想是当日建观时多余的石料,道:你站得也久了,去那坐会。

    刚在石上坐下,我瞪大眼睛,好笑的看见沐昕从怀里掏出一个酒壶。

    低郁的心情微微冲散,我眨眨眼,偷的?

    他笑而不答。

    师傅的宝贝,居然给你偷了去,我伸手抢过酒壶,先灌了一口,其实,只怕是故意为之吧。

    沐昕浅浅一笑,抚了抚我的发,道:慢些喝……怀素,莫要把所有事都看得太分明,那样会少了许多快乐。

    我将酒壶递给他,笑,今朝有酒今朝醉,那管他日是与非,来,一人一口,不过你少喝点。

    他指尖一弹酒壶,其音清越,我听着那声,怔了怔才道:你好奸,居然先喝掉一半……

    他微笑,我怕你耍酒疯,只好未雨绸缪了。

    我佯怒,好你个沐昕,我什么时候撒过酒疯?拿来----夺过酒壶喝了一大口,突想起一事,问道:先前城门夺马,你用口型,对贺兰悠说了什么?

    他淡淡道:多谢赐马。

    我失笑,你会气死他的。

    贺兰教主何等人物,没那么容易被气死,沐昕目光突然一亮,你一直看着?

    自然,我倚在他肩,将他的发绕在指上,难道你以为我会只顾自己逃跑?

    他笑笑,静静俯视我把玩他的头发,突道:当日我记得我曾被你抢去一缕发……

    我霍地坐起,瞪他:胡吣……

    他只凝视着我,满目笑意。

    月色垂落九天,流上屋瓦,再铺开一地银辉,六月初夏,风声疏柔,翠叶玲珑,而身周群山攒拥,流水铿然,谈笑间,一溪风月无声,直欲醉眠芳草。

    ——

    夜将深时,我酒至半酣,在沐昕怀里静静睡去,休管昨日与明日,几多人间愁烦事,且于此刻,换得更深好眠梦一场。

    沐昕只是轻轻抱着我,仰首看天上明月。

    隐约听得有人步声轻捷,靠近沐昕身侧,我向来警醒,闻声立醒,却听沐昕极轻的嘘了一声,似是示意对方莫要吵醒了我,我便默然不动,继续佯作熟睡。

    是刘成的声气。

    他压低嗓子,道:方姑娘……走了。

    沐昕不动,大约是以目示意相询,刘成又道:她今日一直烦躁不安,先前怕误了你们的事,不敢妄动,你们回来后,她趁大家相送老爷子,各自安排的时机离开了,还不让我告诉你们,我怕这变乱时期,她会出什么事,所以想了想,还是来禀告少爷。

    沐昕嗯了一声,刘成走开,沐昕又等了等,才静静道:你既已醒了,再硬伏着岂不难受,起来罢。

    我讪讪一笑,抬起头来,道:方崎会去哪里?

    两人对望一眼,同时道:回家。

    我起身道:我们进京是一路潜行,依照外公的布置,怀素此时还在赶来京城的路上,方崎一旦在京城露面,我们就露馅了,方崎不会不知道其中利害,只是想必她太过担心家人,没奈何才离开,虽说父亲此刻未必顾及到她,但也需小心着…。先拜托下师傅,赶上去照应她吧。

    前方树上有银光一闪,沐昕抬头看看,道:先生去了。

    我点点头沉思道:扬恶送外公还没回来,师傅先去了京城,其余的人,按原来的打算,立刻回返镇江府,与假扮我们一行的人换回身份,再等父亲派人来接。

    ——

    次日午后,我们刚刚回到镇江,在客栈里换回身份,乍一在街上露面,便遇上了梁明带的一支队伍。

    他见了我,难掩喜色,躬身道:郡主果然赶来了,王爷一路兵锋如火,昨日已取京城,立即命末将来迎郡主,末将想着郡主当循我军行军路线而来,一路过来,果然在镇江遇见郡主。

    说着便恭敬牵过马匹来,请我们上马。

    我点点头,淡淡道:皇帝呢,怎样了?

    他现出一脸黯然之色,帝为奸臣所蔽,不信王爷昭昭之心,竟举火焚宫……驾崩了……

    哦?我讶然道:怎会如此!

    他低首道:我等进宫,便见宫中烟起,王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后来见着焦尸数具,王爷极为伤心,痛哭相抚,言道可惜先帝枉负王爷忠挚之心,不意不谅而遽至此……

    我看着他闪烁神情,在心中冷笑,面上却做出黯然神色,道:可惜先帝了……何至于此!

    言罢上马,一路赶向京城。

    京城城门,查问得较昨日更为严格,守门士兵看见梁明,忙躬身让到一边。

    梁明脸色凝重,道:着紧些。众人诺诺应是,我故作不知,偏头问他:怎么了?

    他忙答:回禀郡主,末将也不知,是姚先生传下的命令。

    我诧然道:姚先生?

    梁明道:是道衍大师,他还俗了,俗家姓姚,名广孝。

    还俗?我没有笑意的笑笑,也当还俗了……父王在哪里?宫中?

    他应是,又偷眼去觑沐昕,我知道自当年他被沐昕掠去过,又被我派人威吓后,他见了沐昕和我,总是很不自在,看他一副有话不敢说的样子,我笑谓沐昕道:我去去就来。

    他点头,道:我在京城沐家别府等你,你还记得我告诉过你在哪里吧?

    我点点头,他又望望远处皇宫的飞檐,目光一掠又收,淡淡道:沐府的厨子做得一手好素食,你要记得回来品尝,可别和王爷谈得高兴,让我饿着肚子空等。

    我明白他言中提醒之意,微微一笑,道:申时之前,自然要回来填五脏庙。你且等着我。

    ——

    当我在华盖殿再见到阔别一年的父亲时,立于殿门,竟有刹那惊怔。

    大殿幽深荫凉,高远深邃,莲瓣中拱云龙,龙口悬垂吊灯的五彩藻井下,一人端坐于华盖殿四面不靠的宝座正中,微低着头,正细细抚摸精雕细刻的鎏金扶手,一线微光自藻井射入,正照上他侧鬓,一点细白的光色跳跃,华发初生。

    那般广袤深远的殿堂,那个高坐宝座之上的人,这一刻,看来,无比遥远,无比孤独,然而他嘴角一抹笑意,喜悦而苍凉。

    去岁我自燕军大营中离开时,四十许壮年的父亲尚黑发满头,如今一年不见,鬓发已苍,我不用细想也知道,这半生的辗转心念,这四年的日夜熬煎,这最后一年的破釜沉舟,这决战之前的孤注一掷,早已提前耗损了他的精神,转侧之间,换去华年。

    可最终,他胜了,提千万军马,破一朝都城,逼死亲侄,谋夺江山,换来白发几茎,在他看来,是值得的吧?

    殿门前,太监欲待唱名,我一摆手,阻止了他,缓缓迈过高高的门槛。

    他抬起头来,抬首间目光如炬,灼灼闪光,努力掩饰的兴奋欢喜,于这无人深殿之处,终不可抑制流溢。

    怀素,你来了。

    我颔首,声音漠然平静:恭喜父亲,不日将身登大宝,君临天下。

    他不掩喜色:怀素,为父能有今日,你居功甚伟,为父还没好好谢你。

    不须,我随意坐下,你终究是我的父亲。

    他看着我,喜色渐渐淡去,目光流转,忽道:你过来时,可见奉天殿已成废墟?

    见过,我淡淡道:我还于火场之前焚香三柱,以祭先帝之灵。

    他目光闪烁的看我,试探道:怀素,你……伤心否?

    我撩起眼皮,自下而上看他,直到看得他避开我的目光,方漠然道:如果我说我伤心,你是不是就能令允炆复活?

    他眉头一抽搐,随即道:建文之死,非我所愿,不意他刚烈如此……

    我微微冷笑起来。

    他住了口,疑惑的看我。

    我轻轻抚摸手下鸡翅木雕花椅光滑的扶手,也不看他,道:听闻燕军进京城后,在皇城门口接了道奇怪军令,大军退守龙江驿……敢问父王,这是为何?

    他不答,侧转头去看殿前香炉。

    最后一刻不曾挥军直逼,却以攲角之势围困京城,父王,我可不敢认为您在最后一刹突然心软,有意放允炆一马。

    我斜睇他,你惧这逼宫杀侄罪名,惧这天下悠悠之口,你围困皇城,只是给他时间让位或自尽,对不对?

    戟指向他,声音冰冷,我道:父亲!你如此狠心!

    他顿了顿,面色变幻,半晌,怒道:怀素,怎可咄咄若此!

    我冷笑,不答。

    所谓先发制人,后发者制于人也,火场中未见允炆尸体,父亲难免怀疑到我,与其等到他疑心猜忌盘问于我,倒不如我挟怒而来,以问罪之姿,摘清自己。

    父亲是大略知道我与允炆情分的,而以我的性子,我若对他的死漠然视之,不曾言语,父亲反而会起疑,但亦不可做作太过,此间分寸,需拿捏得当。

    我这番神情讥刺,想必起了作用,他虽有怒色,但目中疑色反而渐淡,只是尚自未能尽去。

    外公给他种下的这根刺,令他隐痛在身,却难以宣之于口,我在心中暗暗苦笑,只怕这也将是我们父女之间的暗刺吧?

    暂时虽不至于牵肝扯肺,却很难说日久天长之后,不化为痈疽脓肿,折磨人日夜难安。

    然我不悔。

    外公说,事有可为不可为,然,事亦有当为不当为。

    父亲渐渐平静下来,倒是主动转了话题,絮絮和我说些善后登基事宜,我有一搭没一搭听着,当他说到即位诏书,须得寻得当世名望德信俱重之大儒亲草,方可令天下归心,纵观当世,莫如方孝孺者,文章醇正,海内之冠,天下读书人之首也。

    我心一紧,转首去看他,见他神色坚定,不由心又往下沉了沉,思量一番,斟酌着道:正学先生德望自然毋庸多言,只是其人听闻生性执拗狷介,且忠事前朝,只怕届时未必应父亲之诏,此人刚烈,若是当庭说出些言语来,父亲,只怕斯时你难以自处。

    父亲目光一烈,寒声道:天下我都已掌握在手,还怕拨弄不了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我皱眉:读书人风骨,未必能以威武屈之,当心千载之下,史笔如刀!

    不妨搩碎之!

    我只觉得寒意森森,抬目看他,浓眉之下目光几近狰狞,颊上肌肉都微有扭曲,怔了怔,想到这许多年来,他在我面前,多是温和慈爱模样,纵然我早知道他绝非良善之人,却也曾自欺欺人想过他未必如我所想那般不堪,然而我今日亲目他这般神色,终是忍不住黯然。

    沉思有顷,我慎重站起,向父亲施下礼去。

    他愕然至几欲立起。

    怀素,你这是为何?

    我俯首,诚声道:怀素有一事相求。

    他微侧头看我,慢慢道:为方孝孺?

    我正色道:正是,方孝孺其人,刚介之名重天下,必不会降附于你,我求父王,若方氏拒草诏之请,万勿杀之。

    言毕又施一礼。

    父亲定定看着我,目中神色微有感慨,半晌道:怀素,你素日刚傲,桀骜不训,这许多年来,我未曾见你为谁俯首,不曾想,你首次折节如此,竟是为了一个不相干的读书人。

    他喟然道:他与你有何交情?

    我一哂:无,我不过是欲为天下读书种子,留传一薪火耳。

    你倒和那和尚如出一辙,父亲笑起来,这腐儒,能得你二人慎重请托,当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也罢,他道:我既应了道衍,如何反会拒绝你?这个腐儒,只要他识相,我自然不难为他。

    我皱眉,道:我请托的是,如果他不识相,你也别杀他。

    你当我杀人如麻么?他笑起来,方孝孺得天下之望,我自会慎重。

    我深深看他一眼,道:如此,多谢父王。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