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56 利益的结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356 利益的结盟 (第1/3页)

    [356]仁贵驱马至山谷,便视余地;但见这些隋朝军校或身中数箭,或是身披一两箭;皆是或扑或卧,都早已气绝身亡。薛仁贵恐这些尸首久留此处,暴尸于荒野之中在引起瘟疫。便命随从军校将之摞搭一处叠起来,以火焚之;只见火焰冲天,浓烟铺地;良久才散。

    而将鱼俱罗的尸身,好好的令人拼在一处;又给起了一座坟,立了一块墓碑;上书大隋忠良鱼俱罗之墓。倒是十分的简朴,肃穆。而鱼具罗便也久葬于此,与清风明月为伴。倒也十分的雅致。

    薛仁贵收兵回至瓦岗山,自此盛名威隆;使周边巨匪,起义之士,隋朝官兵莫敢以正目而视。以其名但言其,乃是少年虎豹,实乃千人不可力敌之士。以后唐王李云来闻知此事,便送薛仁贵以雅号千人敌。

    而瓦岗山由此一直太平至大唐开国之时,被立为后人祭祀敬仰之地;尤其是山上的英烈祠,更是被崇为,年祭之所在。而以后每一年开春时节,唐王李云来必到此处,祭拜故朋爱将之忠灵。此为后话,一笔带过,不再鏊述。

    而李云来自从知道,薛仁贵击溃巨匪和隋朝的大将鱼俱罗之后;对于后方的安全便也放下心来,只是一门心思,谋划与目前之事。因此时靠山王杨林遍发英雄帖子,不论你的绺子多大;势力多弱,只要你有一支队伍;便可赶赴扬州前来参加抢夺玉玺,争霸天下之战。

    而这么一来,倒把这天下起义的人的心思,给搞得更加的活泛起来;是人人思虑抢盗玉玺,当几天皇帝;过过这君临天下的瘾。可这些人良莠不齐,所带之兵,又以流民和地方地痞无赖居多。又没有粮草给养供给,只能是走一路抢一路,这沿途之上可谓是十室九空;村镇几成荒野,尸首随处可见;到处是浓烟滚滚血流成河。而这些人倒是富得流油,一个个背着抢来的包裹;拖着劫掠来的女子,一路哭声震天动地。爷娘哭闺女的,夫在后追着哭妻子的;幼儿不舍母亲的,是不一而足。大隋末年,流民失所;饿殍遍地,死不得死,活不得活。可谓之苦及怒及怨及。

    倒应了山坡羊的曲,兴百姓苦,亡百姓更苦。远在太原府的李氏父子,也接到了朝廷的邀请;李世民便与李渊合计一番,最后带着四弟李元霸和柴绍带了一万精兵;是直接赶奔扬州而来。

    他这么一走,可到把张须陀给成全了;张须陀再阳曲县,俨然便是一个土皇帝一般。他倒不是借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反倒是组织百姓修桥铺路;又把阳曲县的城墙加高了十几米高,又在城的四角修了四所瞭望哨;专门提防与太原府的一举一动。

    而对于百姓们,则是减免赋税;鼓励这阳曲县的百姓修造水利,又从瓦岗借来一些工匠,专门教本地人做一些东西,好给当地百姓带来收益。并且又在当地征了一支青壮来补充自己的兵员,并且是在当地开始打造兵刃,以备不时之需。

    而他这么一闹,太原府自然便对其有所耳闻;便派下人来查验当地政绩,同时调查张须陀可是有不法之事?或者是鱼肉百姓之举?

    可走乡串户,调查取证一番之后;却发现这张须陀再当地的百姓中口碑甚好。人们不知有李渊父子,却知道张须陀是何人。而李渊闻知此事之后甚是不悦,便思派人取代张须陀之位;却被李世民给劝止,对其言道“父王莫应嫉贤妒能,下属做得好,本就是咱们有识人之明。又怎么能一见下属做得好,便欲将其调任他处;此一是冷了百姓的心,二便是,是下属对己产生隔阂;以后便不再全心尽力助我等成其大事?父王莫要自毁长城,只为了听了小人的挑拨鼓噪之辞。”而李世民说这么一番的话,本是为了自己整个李氏集团的利益着想;所以李渊便也同意了,不再将张须陀调职别处;反倒是对其嘉勉一番。而张须陀顶的名字,还是那个死鬼一阵风的名字;否则早就被李世民所察觉。

    李世民领兵赶赴扬州,其欲夺取天下;故此在这一路之上到不增扰民,要是见到看不过去的事;其还伸手管一管,倒也赢得不少的薄名;居然也有不少人称赞其贤明亲善。而其一见,这一路民众对其甚是拥护;索性是一不做二不休,仔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