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三章 豪强的隐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三章 豪强的隐患 (第2/3页)

娶少妻,生下儿子,朝廷负责一半的开销的同时,还给予良田五顷,免三年税,生下女儿则给予良田三顷,多生多养。

    络绎不绝的迁民,自然立即让台南港一片繁忙的景象,陆秀夫亲自驻营台南,负责接待往来之民,并宣读皇帝诏书,授予路引文牒,安排居所土地。虽然屋子只有木屋,土地只有粗垦,可是这对于很多漂海而来的无产者,已经是很好的待遇了,自然他们甚是满意。

    当然,这一波来的,大都是平民百姓,流民固然不少,却也有成乡成村迁徙而来的,而同乡同村的,很多就是一个宗族的人,这样一来,宗族势力,必然也会在台湾生根发芽,这对于萧统来说,也是一个亟待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虽然萧统来自后世,除了对父母以外,基本上对于宗法家族这些没什么感觉,亲戚之间甚至可以说感情很是淡漠,可是古人就不一样了。

    姓氏这东西,在中华文化之中可是重中之重的,可是说这是中国宗法文化和基层社会体系的基础。秦始皇之前,华夏只有天子,卿和大夫三个阶层有姓氏这个说法,平民百姓可没有,更遑论族长族规家谱啥的,只有姓氏的出现,才给世族的存在创造了可能。毕竟,同一个姓氏,本就有莫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自从秦始皇剥夺了贵族们不可置疑的统领权后,姓氏才逐渐走入平民之中。汉代举贤良方正为官,那么必然就造成所荐者大多是官员亲属子弟,于是代代相护,世世相传,乃形成世家门阀,不过汉武帝以前的历代皇帝都很是清醒,深知君权和世族是不可调和的,因此均大力抑制高门大户的发展,也造成西汉时世家势力尚不明显,汉法严酷,贵族世家动辄犯罪族诛,像颍川的灌夫以及外戚窦婴被灭,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只是,事情后来却起了变化,刘秀乃是大族出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