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种田 (第2/3页)
一直熬了几个月,眼见不但是今夏,就连明年的收成也泡了汤,也只是叹一口气,四散逃荒。有出海自谋生路,也有至内地暂避,甚至有大半仍是留在闽南,至于什么吃大户,造反之类,虽然萧统及时指示当地细作进行煽动,可是元廷如今对内控制倒甚是严酷,而且戒严更是常有的事情,精干细作被当场扑杀了几个,也没兴起多大风浪,萧统很是期待的民变,到是没有被弄起。
可是就算这样,那台湾乃是人间天堂的宣传,却在三闽之地深入人心,虽然元廷如今开始厉行禁海,民间的船只几乎全部被毁,而几个尚未被波及的海上大族,如蒲家,苏家等,如今也不敢自找没趣,借与他们船只。可是,在饥饿,前途和冒险的作用下,剽悍的福建人还是有很多人悄悄的造船,悄悄的凑钱打通关节,悄悄的和对面沟通,尤其是如今金门已经在台湾手上,很多人就把主意打在了这里。
闽地如此行为,对面自然心领神会,那新近反正的杨亮节,虽然萧统严敕不做出点事情来就不准回台湾本岛,可是却也给了他临机专断之权,这显然就是不小的信任了,而那金门离对面如此之近,更是消息灵通,于是,闽地的百姓们总是发现,他们需要的木材,桐油,绳索什么的,总是很容易就“买到”,有时甚至还有“好心人”来指导他们如何建筏,如何用最简单的船只度过海峡,规避风浪。
这样,秋高气爽之时,台湾海峡却依然没有消停,无数的小船排成排绑在一起,向大海向自由奔去,很多甚至是简陋之极的木筏,虽然宋军及时的派船来护送,可是不消说,风急浪高之时,无数的渡海百姓就这样葬身鱼腹,真正能出现在台南港的,数目甚至只有三分之一。
可是,这带来的意义是重大的,萧统依然不辞辛苦的来到码头,亲自接见,并且命令朝廷给予嘉奖。
直到十月,真金从大都发来命令,元廷的嫡系部队开始出现在沿海,对于偷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