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大航海前夕(3) (第2/3页)
义无反顾的关上了通往海洋的大门,同时,也关上了走向世界,走向文明,走向开放,走向民主自由的大门。
和海洋文明比起来,大陆文明是那么的渺小,脆弱,无力,禁锢的文明如何能和开放的文明抗争呢?鸦片战争以来的国耻,从黄帝打败蚩尤肇始,从厓山日落成为定局,直到满人入寇华夏亡,就在这时,给中国钉上了棺材上的最后一枚钉子。
那么,萧统必须思考,如今因为自己的缘故,能凭自己一己之力,或者说是小朝廷的绵薄之力,在这个转折的时刻掀起蝴蝶效应,彻底改变中华巨轮的前进方向,把中华从注定走向死路的大陆文明的泥潭拉出来,走向海洋文明呢?
海洋文明区的人必需有航海业,在航海的同时可能有牧猎业,农业和其它生产方式,但航海业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行业,还好,中华民族的统治者虽然不喜百姓下海,可是顽强的客家人,三闽两浙的百姓们,从来也不会放弃走向大海的冲动,在中华,虽然历经压制,镇压,屠杀,可是在民众里,依然有着无与伦比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乃至经济基础。至少萧统知道,直到朱棣的年代,中国的造船术依然独步世界。
有了基础,只是可能办成,而对于萧统来说,可能没有任何意义。对于海洋文明来说,航海不是可有可无的活动,而是其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行业,是经济活动和生产活动。虽然萧统也知道,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在航海规模上不亚于海洋文明的航海,但郑和下西洋只是一次航海活动,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依赖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技术和经验也无人继承。日本也有过海盗侵扰东亚,但日本本土生存发展不依赖于海盗,海盗或倭寇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其被灭后也后继无人。日本或许有渔业生产,但渔业与士、农、工、商比起来则小得多,不成为一个力量。因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