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谁为饵? (第1/3页)
.
七月十八,白莲教右路军在襄阳城外于千余元军鏖战一场,由于天降暴雨,道路泥泞,元军的骑兵冲不起来,而白莲教众准备充分,加上人数占优,因此此战不分胜负,皆退后扎营。
而左路军逆江而上,势如破竹,三战三捷,歼敌三千余人,前锋已经逼近江陵。元江陵城守托合齐飞章告急,湖广行省迅速尽起长沙,桂阳等地之兵前往救援,毕竟“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如今江夏一代已经落入白莲教之手,白莲教也正分兵两路取襄樊和江陵,若是让其得逞,则无异于荆襄一代尽皆陷落,这样的后果是地方官们承受不起的。
不消说,正飞速南下的阿术自然得敕令三军继续加速,甚至,一向谨慎的他答应了前锋萨哈出的要求,让他带着五千宿卫军精锐日夜兼程,从侧翼猛击白衣军。
当萨哈出在临行前问阿术还有什么指示时,阿术只是淡淡说“注意武阳关”,便不再多说,毕竟萨哈出也算久经战阵,所谓响鼓不用重锤,对于他,阿术很是信任。
武阳关乃是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重要隘口。乃是河南和湖广交界之处。南锁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与东之九里关,西之平靖关,合称义阳三关。武阳关地处险□,附近山峦交错,群峰环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曾以“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历来为南北抗衡之地,行师必由之道。南北朝时期,梁、魏为取得关隘要道的控制权,曾在三关相持,反复争夺数十年。
三十年前,忽必烈率军渡淮河,攻大胜关,宋军凭关据守,攻不得克,后因戍兵弃关南逃,方越关南下直取鄂州,逼南宋求和,结“鄂州之盟”。而就是这一次,贾似道这个应该被千刀万剐的人,登上了历史舞台。
此时,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