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五十二章 国策之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五十二章 国策之争 (第3/3页)

地居东南之上游。以东南为根本者无不恃荆襄为上游屏障。自古未有失荆襄而能保有东南者。进而言之,东南无四川尚可立国,若无江汉,则东南不可以立国。昔日南北对峙之际,荆襄每为强藩巨镇,以保障上游,今日仲谋以为,厚荆襄,阻两淮乃为东南立国之本。,因此我纵然顺江而下,江汉之地,断不可弃守而不顾,否则弃之容易而取之甚难。”宋朝阳环视四周,徐徐说道。如今大军即将东下,他却提出湖广之地不可弃守,必须留兵驻守,倒是和谢书等人主张的全军东下集中兵力地思路大相径庭。那宋朝阳三十多岁,生得却是平平,只是小眼睛甚有光彩,如今上来,他却说众人之计大谬,强烈要求再议国策,李千山等人不便拂他面子,也就允了,而他却出口惊人,上来就和邱寻等人地意思截然不同。

    “昔日孙吴、东晋南朝均以荆、扬二州为江南重镇,二州户口居江南之半。以扬州为根本,委荆州以外当为国策以行之。数十年前宋与金、鞑子对峙,也倚重荆襄,屏护上游。甚至今日斗胆言之,刑襄之重,远甚两淮。有江汉而无淮泗,国必弱,有淮泗而无江汉之上游,国必危。”宋朝阳见众人不语,忍不住接着说道。

    严格说来,宋朝阳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就与北方地关系而言,汉水的战略意义并不亚于长江。南北对峙,南方联系的纽带是长江,其防守也主要是依托长江,但长江防线的稳固却有赖于江北的一系列山河为其屏障。东段有淮河,西段有秦巴山地,中部湖北地段则主要是以大别山、桐柏山至鄂西山地一线的山脉为其屏障。在大别山和桐柏山的连接带有武阳关、平靖关和黄关可为往来通道。

    但三关两侧地形险恶,不利于人力、物力的大规模运动。关于此事,邱寻也曾经说过,“湖广之形胜,在武昌乎?在襄阳乎|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可是,像宋朝阳这样,把荆襄的地位,提升到战略全局高度的,确实少见。

    沉默许久,李千山问道:“那季友先生之意是……”

    “暂缓东下,集中全力夺取襄阳,江陵,确保武昌,巩固荆襄,再图江南。”宋朝阳说的斩钉截铁,毫不犹豫,可是邱寻和高升却都变了脸色。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