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卷 布局天下 第八十一章 大都之乱(5)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卷 布局天下 第八十一章 大都之乱(5) (第3/3页)

压制的天津,其实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即所谓“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地水陆码头。金代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在忽必烈上任之初,海津镇已经是北方大镇,物富民丰,发展很有前景,而由于大都乃是首善之地,也自然而然地辐射到了海津镇这个卫星城,因此海津镇也迅速崛起,成为北方数得上号的大城。

    可是,就在海津镇大有可为,欣欣向荣之际,一场大火却毁了一切,三年前,海津镇突然着火,火势铺天盖地,元廷拼死救火,甚至还出动了怯薛,可是终究以为火势过大,还借着风,加上一些不明因素,终究还是没有救下来。

    于是,锦绣一片的海津镇,也就走入了他历史上的第一次低潮,可是低潮永远是暂时的,就在这时,外海那群人,将要把这一切重新书写一遍。

    当中一艘三桅帆船上,船头站立的那个银甲红披风的威武汉子,赫然是那大宋水军大都督张世豪!

    此时张世豪手中物事,赫然还是一个三折叠铜制望远镜,原来台岛的马鹤龄等人在钻研火器的同时,也在萧统偶然留下地一个小册子里找到了一些关于磨镜的玩意,人那,永远就怕琢磨,马鹤龄初生牛犊不怕虎,很快就做出了类似折叠式望远镜这样的东西,这自然让萧统喜出望外,并且迅速下令大量装备部队。只是由于技术问题,望远镜还是不能“名副其实”,清晰度和距离实在有限,可是在这个年代,已经很不错了。说不定按照他们这个搞法,连列文虎克的显微镜都能被搞出来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