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卷 布局天下 第一百二十二章 血仇(10)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卷 布局天下 第一百二十二章 血仇(10) (第2/3页)

城下,算是宋军登陆以来的头一遭攻城战,昔日孙武早就说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也就是说在那种生产力很低的情况下,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攻城地,毕竟要攻城就得动员远远多于守城部队的人力和物力,尤其是面对长安洛阳燕京这样的大城池,一般没有数十万人和极其充足的粮草。是没有任何可能攻下的。更何况,古往今来,但凡顿兵于坚城之下的,基本没有好下场。

    可是这一次却偏生不一样,宋军是明知攻城有难度,却三军用命,一定要强行攻克长安。其中固然是因为长安城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虚弱,不过,更重要的考量,是给全军乃至全天下立威。

    如果古都长安都能用区区兵力一鼓而下,天下还有什么坚城攻不克?

    其实战斗过程没什么可以赘述的,在士气高涨,武器装备有绝对优势。又有内应地宋军的日夜强攻下。阿什本很快身受重伤,昏迷不醒。元军士卒受创严重,无奈之下,只得趁夜弃城逃跑。

    穷寇勿追的道理邱寻还是很清楚的,而一个长安城的价值自然远大于阿什本的脑袋,因此邱寻首先选择先进取长安。

    祥兴八年腊月二十八,沦陷百余年的古都长安,终于光复,长安城的百姓这一次是真地箪食壶浆,以待王师。而张世杰和邱寻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好机会,自然是整军勒卒,昂首进入长安城,尽显军威。

    长安城打下来以后,宋军却丝毫不能歇息,毕竟,长安作为八百里秦川的核心,既然落入宋军手里,自然须妥善守卫,而基于先前宋军的部署,邱寻还必须迅速领兵以图汉中,那么整个关中的担子,也就落到了张世杰的身上。

    关中四塞,可谓险固。但纵观历代保据关中者,但凡有进取之心者,都不以四塞为限,而采取更积极的态势。相反,那些无所作为,胸无大志,闭关自守的政权军队,则虽有四塞之固,也只是作茧自缚。

    若采取更积极地态势,则武关方向当进取南阳盆地,蒲坂方向当进取晋西南之地,散关方向当进取汉中,萧关方向当控制陇西,潼关方向,当进取河南三川河谷,尽控崤函之险。

    这是以关中而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