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卷 布局天下 第一百三十章 变徵(8)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卷 布局天下 第一百三十章 变徵(8) (第2/3页)

 以山东为交点,有两条河道。分别呈东西和南北向流过。它们在古代分别是东西部之间和南北方之间的交通大动脉,也是山东地位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首先来说,夺取山东,可以控制整个南北交通干线,从某种角度来说,就像扼住了燕京的咽喉!毕竟目前江南已经在手,夺取山东,就像将那个绞索。彻底的套上了元廷地脖子。

    打开地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渭河自陇山下流,流经关中,汇入黄河;黄河向东,穿越河南,经山东低山丘陵的边缘东流入海。渭河-黄河起着沟通东西的作用。在汉唐那个天下中枢在关中的时代。转输关中地漕运系统必须凭借这条线路。为东西部之间的一条大动脉。山东和关中分处这条大动脉的东西两端。关中山川环抱,诚为形胜之地;自关中东出。历崤函、嵩山之险,便可下临东部平原地带,无关山之阻;若再往东,便是山东低山丘陵,这是东部平原地带少有地可以凭恃地地利。古代称关中为“百二之地”,山东为“十二之地”,当有这方面的原因。

    而杨广不惜一切的开凿了大运河后,大运河在东部地大平原上南北纵贯,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为南北交通的一条大动脉。在运河开凿以前,淮河支流泗水本来就发挥着沟通南北的作用。泗水在黄河改道以前自山东南流,汇入淮河,稍加开凿,便能起到沟通南北的作用。西晋时,杜预曾鼓励王直捣建康,一举灭吴,然后率大军“自江入淮,逾于泗汴,溯河而上,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可知汴、泗二水藉淮河而连通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应该是比较早的事。桓温、刘裕北伐,都曾开通泗水水道。山东所处的位置,正好监控南北水运交通的大动脉。

    此外,这一次萧统之所以不那么坚决,而是有点动心的缘故,是因为富庶地胶东。胶东半岛为海上运输的一大中转地。三国时,孙吴联络辽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