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与孙总统有染的男人 (第2/3页)
森吸引了绝大多数的火力打击。
东京总机关准备派人到上海接替杨洪森负责挺进社的事务。那些以前吃他的,喝他的家伙,现在站出来要分他财产,杨洪森这下终于破水而出。首先其代表挺进社宣布脱离同盟会,同时在《挺进报》发表言论炮轰东京机关,指责东京机关一群只会伸手要钱的革命蛀虫,把孙中山当成拉赞助的推销员。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目前的困难,同盟会目前所存生的种种弊病,强烈要求孙中山能从筹款活动解放出来,直接领导中国革命,重组同盟会。
杨洪森的言论把本就很乱的局面搞的更乱,同盟会很快就分裂成了两大阵营,且两大阵营被外界力量挑拨地水火不容。
在上海杨洪森与各激进派别频繁接触,组成了“青年近卫军”。杨洪森提出就是“保卫孙先生,保卫同盟会”的口号,青年近卫军在这一口号下发展迅速,除上海外,近卫军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都纷纷建立起了支部。
青年近卫军的主要构成成员,是青年学生和青年军人。其中除上海、安徽、江苏的规模较大外,其它支部的人数均不超过五人。
在浙江,‘青年近卫军’对光复会发动武装袭击,趁着他们开会之机,打死打伤近二十人,浙江光复会彻底瘫痪,章炳麟被迫逃亡香港。
“青年近卫军”在杨洪森的号召下,毫不留情地镇压隐藏在革命组织内的“敌人”。
同盟会的内讧是清政府最乐意看到的,这样他们就不会成天去想着搞起义了。
孙中山原计划在美国完成筹款活动后,前往他的下一站英国,但是由于同盟会发生内讧,之前他已经就经费的使用问题向同盟会其它同志作了汇报,并派人将账簿送至东京机关,这件事看起来好像平息了。可半路上杀出杨洪森,这个名字孙中山听都没有听说过。
“青年近卫军”大搞恐怖主义,把事情搞的越来越大,孙中山不得不连夜买了一张前往日本的船票,到达日本横滨机关后,立即有人将国内的情况汇报了过来。
孙中山写了一封公开信派人送回国内对“青年近卫军”的行动加以劝止,这封信还是很有用的,“青年近卫军”很快就停止了袭击活动。经过组织会议,孙中山任命陈其美为上海支会会长,同时致函国内,派柏文尉、谭人凤、赵声等同志前往上海协调。
谭人凤、赵声来到上海与陈其美会面,赵声带来了孙中山的命令,免去了杨洪森上海支会筹备干事一职。对于职务被免杨洪森心里有准备,不过他还是在众人面前表现了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