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边打边谈 (第1/3页)
晚上我把昨天没更的一章给补起来。
=================================================================
杨洪森与袁世凯之间是边打打谈,杨洪森的意识同样不坚定,这样一来就有了一条“和平走廊”
英国代表极力想撮合安徽地方与中央的停战,运用政治双方的纠纷。杨洪森为此开出了价码,安徽、江西两省,再加400万元军费。杨洪森想要安徽、江西两省的军政大军,并且还要军费400万元,这不是谈判,这让袁世凯感觉完全是在签卖国条约,所以他一口回绝了杨洪森提出的方案,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即,杨洪森出任安徽都督,赣南镇守使,皖军退出湖北、河南,中央给予安徽160万元专项拨款。
双方的××次谈判由于分歧较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只能通过军事对抗来进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找出差距。
随着河南“农运”声势越来越大,皖北太和、蒙城一带皖军开始调动频繁,这一举动让津浦线张勋部得到了片刻的喘息。
张勋趁着战争的空隙明着整军备战,暗地里继续与安徽军政府大做买卖。
皖军战略重点的北移,为冯国璋来是南下攻取南京的提供了不可多得良机。
北京方面对攻打南京是高度重视,袁世凯的“参谋团”普遍认为打下南京将是中央政府政治和军事上的双重胜利,而杨洪森必然会陷入窘迫地困境。
杨洪森也在高度关注着南京方面的动向。
王天培再次向孙中山预警,但是孙中山只是找将领们问了问话,对将领们大加的勉励而己,由于孙中山不通军事,又无法掌握军队,所以他干脆将“军权”下放到了一线将领的手中。
此时,福建孙道仁正在经过一段痛苦的呻吟后,一把抱住了袁世凯的粗腿。
孙道二是公认的胆小怕事之徒,但是没有一点点能力也绝当不上都督。江西战场国民党已经完蛋了,李烈钧去了湖南后,被谭延?找了借口将他“软禁”在了湖南,而江西的战局也在发生的微妙的变化,至9月6日,李纯、王占元联手才攻占了江西省城南昌,社会人民党江西支部长陶继光、南昌警备司令方振武等要员撤向赣南。按照中央政府战报,江西战场的战事已经结束。
孙道仁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所以必然反复无常。福建宣布与袁世凯断绝关系后,与那些独立省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