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九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九章 (第2/3页)

,但是更多的同志都是私下被解决了,大批的国民党人向外逃亡,其中有一部分人逃到了北方,投靠了北洋政府。由于黄诚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所以这位来自湖北革命家被打上了反派,后经宋教仁的努力,得到了杨洪森的特别赦免,其调至安庆××小学担任校长。

    黄诚此后之所以被卷入“间谍案”中,概因他在给北方朋友回信时对目前根据地内的“政治运动”提出了异议,对孙中山另行组建“中华革命党”做了一些批评。黄诚平时就有“人民群众”盯着他,他与北方朋友来往的信件暴光后,涉及到了时下很多敏感的政治问题,其中还涉及到一些军事情报,社会部收到检举后立即进行了调查。

    文人受到排挤时他们总喜欢谈谈时弊来发泄不满,而这些话自然就在成为了他们反革命、反三民主义、反对孙中山的最有利、最直接的证据。

    调查黄诚案的过程,调查人员发现其来往信件中涉及一些军事报告,调查人员随即对军事泄密进行调查,导致现任军政府部分人员以及一些预备军官牵连其中。

    军队不能乱,这是杨洪森一开定下的大基调。

    不过在“黄诚间谍案”发生后,大清洗开始扩大化,清洗对象不再仅限于右派连左派也有所牵连,甚至这把火都烧到了“社会人民党”身份,这样的势头非常的不好,如此大规模的清洗,年轻的“社会人民党”是经受不起的。所以在政治协商大会上,杨洪森指出,“此次运输的目的为是纯洁革命队伍,增加革命的凝聚力。我们的宗旨应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原则……,……,很多同志的本质上是好的,作为坚定的革命者,我们应当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而不应当粗暴地拉纲上线,统统的打倒……,……。”

    根据杨洪森在政治协商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革命军事委员会下发特××号批示,对“黄诚间谍案”发出了建议函。

    “特别法庭”根据革命军事委员会建议,对首犯黄诚终审判决死刑,对其它涉案的326人分别给予了减轻和减免处罚。

    第一阶段的“清洗”在杨洪森的行政性干预下暂时划上了一个句号。

    不过这个时候在日本的孙中山对国内的“清洗”运动大为赞赏,对杨洪森在政治运动分寸的正确把握上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根据国内的“清洗”中的斗争经验加以总结,在日本机关大会上提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