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3/3页)
的产量到月底才能统一报过来。”
芜湖、合肥等地的兵工分厂以生产手榴弹、地雷、复装子弹、修理步枪和机枪为主,同时也少量制造步枪。
参观了安庆兵工厂后,蔡锷又造访了机械厂,观看了飞机大队的表演,并且乘“机”在空中体验了一下飞行,检阅安徽内河舰队,这让他对安徽整个军事有大致了解。现下的杨洪森可谓是兵强马壮,这反而让他感觉有一些不明,杨洪森军力如此之强,以当然湖北的形势,纵然不能一战而下,只怕湖北的北洋军必定伤亡惨重。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当时杨洪森与张勋私下定有勾结,依据当时的情形,杨洪森大可取湖北,入河南,但他却突然接受了孙中山建议,蔡锷想不通,如果他在进攻湖北时老师让他停战,他会选择打下去,他不但会打下湖北,而且会一直打到北京城。以杨洪森的眼光,打下去会有什么局面,他不应该不知道,但是他选择了停战,不管他的理由有多少,归根到底就有一个“私心”。蔡锷试图从这个方面进行分析,他实在不明的是什么利益驱使他做出那样的行动。他隐隐感觉到杨洪森与孙中山之间的关系,并不像外界所宣扬的那样,因为杨洪森对孙中山言行并不一。国民党现在搞的左右对立,责任应该归结到杨洪森头上。蔡锷作为一个外人对国民党的事也不好多加评价,至于杨洪森与孙中山的关系他也不想多问,他只需要杨洪森在进步党组阁问题表明态度。
杨洪森在进步党组阁问题上态度明确―“支持”。
谁给他好处,他就支持谁,当然也不排除他支持袁世凯东山再起,那就看袁世凯给他什么好处了。
袁世凯东山再起的阻力来自南方,其中最关键人物便是杨洪森。杨洪森对苏南、浙江两地提出了地盘要求。
“总统先生,就现在东南的形式而言,我认为他的要求到也可以答应下来。”
杨洪森坐大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如果杨洪森得到了苏南、浙江,这只会让杨洪森的屁股越坐越大。
“那么,他是如何回应的?”
“总统先生,他的意思是,不管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都将服从中央和您的领导。他让我转达总统先生,他年不过三十,且又是青帮出身,他对总统的宝座实无窥探之心,只是希望总统赐他一块富庶之地,让他多赚点钱,好好享受几年,这样也好让他晚年无忧。”
“如果我拒绝他的提议呢?”
“那么他就只好改变立场全面支持进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