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章 (第2/3页)

让人无法理解。

    蔡锷此次访皖已经圆满地完全了梁启超所交待的政治任务,杨洪森已经在公开场合表态全面支持进步党,并表示在必要时候愿提供军事上的支持。而蔡锷在安徽境内所见所闻,让他不得不对杨洪森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

    送走蔡锷杨洪森立马就搞起了串联,以谋求浙江省的控制权。

    朱瑞在浙江的地位并不稳固,社会人民党对浙江的渗透进行的并不顺利,尤其在军队这块,他们被一些“老人”控制着,其中不少是老同盟会成员,对杨洪森有抵触情绪,浙江的革命人普遍提出“浙人治浙”,反对杨洪森皖军入浙。

    杨洪森打算一步步的来,先树立一个代理都督过渡,然后再用自己人予以代替。

    除了浙江问题外,杨洪森手中还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购并“汉治萍公司”,这可是一个大家伙,杨洪森那可是垂涎已久。南方临时政府成立时,杨洪森就想插手,当时他手中的芜湖钢铁厂才刚刚起步,而且手中的资本实在有限,之后“汉治萍”公司被袁世凯变成国有那就变的更加不可能了。

    在“汉治萍”公司的问题上,孙中山曾与盛宣怀磋商过此事,不过当时孙中山并不为了办实业,而是打算将“汉治萍”公司抵给日本人,用以解决军政府的财政问题。

    这种事盛宣怀难道自己不会,还要孙中山代劳,结果“汉治萍”公司的事也就搁置了下来。

    此后,盛宣怀准备将公司的51%卖给日本财团,孙中山通过舆论把事给搅黄了。“内战”期间盛宣怀倒向北洋,并用“汉治萍”公司向日方两次贷款数千万元,解决了袁世凯军事开支。

    盛宣怀支持袁世凯,那自然就站到了杨洪森的对立面。

    “汉治萍”公司年产钢铁可达7万吨,占中国钢铁总产量的90%,作为公司大老板的盛宣怀是名符其实的“中国钢铁大王”。但是“汉治萍”公司负债却达到极其恐怖的数字,折算成银元约在5000万元,再加上数千万元的固定资产,鲸吞这个庞然大物,杨洪森信心不足,而且随着马鞍山钢铁基地的确立,杨洪森对“汉治萍公司”热情不是很高。

    可是什么只要有日本人掺合的事情,杨洪森总喜欢插上一腿。

    “汉治萍”公司最大的债权人是日本的财团,他们通过债权变投资,已经成为“汉治萍公司”的股东,公司的实际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