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八章 (第2/3页)

裁,指责的人迅速被打成“右派”。

    “左派”很多人虽不满孙中山取消北伐命令,但是他们不能指责孙中山,所以他们把目标全都指向了宋教仁。宋教仁不愿加入中华革命党,反对伟大的“清洗”运动,分裂革命力量,甚至大选失败的原因都被归结到了他的头,宋教仁辞去了国民党的职位,借口治病前往了日本。国民党的短暂改组,就如同进步党的短暂内阁一样,孙中山彻底把国民党给抛弃了,他要建立一个纯粹的革命党派,因此他重新恢复了中华革命党这一称号(其在国内根本就没有设分部)。国民党内部老是来回反复,搞的人心大乱,使国民党彻底变成了一盘散沙。

    手中已经掌握三个半省的杨洪森并不满足于眼前的一切,远在美国的毕逊正在帮助他联络对中国铁路有兴趣的财团。

    “其实现在的我的资金十分充裕,何必要肥水外流呢?”

    对中国铁路有兴趣的美国公司大有人在,可毕逊对中国铁路已经到了四尺的地步。

    铁路是西方各国都十分敏感的东西,铁路决定着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杨洪森的亲美态度,简直就像是一块天大的陷阱,但是陷阱中的陷饼实在是太诱人了,让商人们有一种不惜一切跃身而入的冲动。

    毕逊带给美国人带去了《三都澳港口船厂计划》,这个被搁置很多看的计划再次让美国人的心飞快地跳动起来。

    1898年,清政府将三都澳正式开放,并成立福海关,吸引英、美、德、日等地公司在此设立洋行,使它成为当时福建省最繁荣的商港。1910年8月,清政府筹办海军事务大臣载洵考察美国,并与伯利恒钢铁公司秘密谈定了总额为2500万两的海军借款。1911年10月2l日,公司董事长席洼泊与清政府正式签订了借款合同。

    合同规定,美国提供的借款将用于在美国订造海军船舰和大炮,改良及新建兵工厂、海军造船厂,而伯利恒公司得以承办建造并经营这些工厂。合同还规定,中国海军学生可进入美国海军学校,并在美国军舰上实习,美国海军军官可来华教练中国海军。

    美国曾派员到三都澳考察,并向政府提交报告指出三都澳的战略重要性,报告指出“谁控制这个港湾,就可以控制整个西太平洋;美国如取得三都澳,太平洋就会成为美国湖。”

    虽说这种语调过于夸大,但是却更加突现其重要性,不过在三都澳美国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日本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