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3/3页)
的真实性,日本方面认为这些文件极有可能是从袁世凯那边泄露出去了,不管是谁泄露的,事情发展到现已经变的很严重了。
谷康昭夫认为杨洪森没有将文件公布出去,说明他并没有打算将文件公布,而只是想将其作为政治交换的筹码。日本政府应当对杨洪森做出必要的让步。
日本大本营方面的心思比较活跃,他们认为这次事件是一次大好机会,日本海军和海军陆军队可以在上海集结,溯江而上进攻浙江、安徽,台湾方面亦可以配合进攻福建,直接扶持袁世凯上台,通过长期驻兵权,将中国富庶的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置于大日本皇军的控制之中。这次出兵的唯一阻力就是英、美方面,但是这个问题也不大,因为四省的日本人侨民正遭受到危险,日本政府出兵是出于大国的尊严。
日本政府内部对这种论调持反对意见的也大有人在,就连日本天皇也认为计划是可行的,但同时也是冒险的。江南是英国势力范围,英、日之间订有同盟,日本武力介入英国势力范围,最终将导致英、日同盟的解体。同时,美国方面的动向也需要注意,美国正在寻求太平洋的控制权,这明显是针对大日本,从其私下帮助亲美军阀杨洪森不难看出这一点。日本武力介入,英、美不可能坐视不理。日本国内的亲英、美派以及温和派政治家都反对武力介入。且如此公然地试探英、美底线,有着诸多不可预见的后果。
“妥协并不是因为软弱,而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
英国方面同一时刻也向杨洪森施加压力。
“如果杨先生不能将民族运动压制下去,造成各国在华侨民的伤亡,那么英国将最终诉诸于武力。”
虽然现任黎元洪政府亲英、美,但是为了英国在华利益,他们需要袁世凯这样的铁腕人物。至于,美国想把手伸进英国的后院采花,那只有打断他们。
英、日一个鼻孔出气,美国政府在远东事务上只有做出妥协,政府方面甚至动用行政干预迫使伯利恒公司取消与杨洪森的合约,这一结果导致伯利恒公司要支付中方大笔的违约金,这背离了违约金的初衷,为此他们向政府提出抗议。
美国政府远东政策的调整让驻华美国公使芮恩施十分为难。就在不久前,中国政府元老梁启超到领使馆寻求帮助,很显然他们已经知道了日本与袁世凯之间的秘密协议。
“政府要求我们在对华政策方面严守中立,虽然我本人对此提出了异议,但是我必须遵从国会的指示。”
梁启超黯然离开了美国领使馆,他们这个亲英、美的政府班子,却得不到英、美政府半分支持,那么还有必要去抱英、美的大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