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章 (第2/3页)

挥官。

    这种交流让日本人极为不满,很显然杨洪森与美国人走的太近了,对于日本人的抱怨杨洪森根本无视,因为这种烦人的事情自然先由袁世凯顶着,谁让他是中华民国大总统。

    杨洪森订购军舰的事,通过萨镇冰那张嘴在海军部早已传开,8000吨的新式巡洋舰,两舰如果能到位的话,第1、2舰队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当袁世凯准备将第3舰队部分舰只调回北方的时候,发现那些舰长们都在香港长期考察,一个也联系不上,袁世凯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不过杨洪森对海军的大量投资,造成了其减少了对陆军方面的投入,这样一来原来的谋划又是成功的。可是,袁世凯实在不甘心海军为其控制,有了这支海军杨洪森完全可以划江而制长期割据。袁世凯表面承认了杨洪森的割据,但是他的骨子里时刻都准备着将这一割据消灭掉。

    1914年杨洪森上报中央的军费开支已高达4500万元,其中陆军投入2300万元,海军投入2200万元。北洋政府受此影响军费开支也同样高达3500万元,其中3000多万元用于陆军建议。

    不管是北洋3500万元,还是杨洪森的4500万元,泡沫太多了

    杨洪森甚至将未来的花销也记下去了。以海军为例,总价值1648万元的购舰款,按合同约定分20个月偿清。陆军所需枪械弹药,也都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

    北洋政府的军政开销实际也没有那么大,只是中间过程耗损严重。

    这种恶性竞争导致北洋的经济恶性,当各省将军打报告请款之时,袁世凯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南政策。

    杨度再次南下代表袁世凯与杨洪森签订了《南北谅解备忘录附属条款》,袁世凯通过这一附属条款承认了杨洪森的地位,袁世凯承担在1915年6月底前将苏南、上海的地盘逐步交由杨洪森。

    北洋的将领对袁世凯的这一决定多有不满。

    不过,此时袁世凯在北洋的绝对地领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随着《南北谅解备忘录》及《附属条款》签订,苏南、上海的北洋军开始北调或者开赴湖南。北洋在这一地区的驻军由原来10万人降至3万余人。

    袁世凯友好的举动,换来了杨洪森的支持,双方缔结了一个近似于盟友的关系。

    由于孙中山拒不接受中央政府的和平呼吁,持续进行暗杀、破坏,袁世凯在国会宣布解散中华革命党、国民党,撤除两党在国会内的议员,当然就算把他们全赶出去依然无法获得国会多数议席,所以他开始对进步党下手,这些进步党的议员们早已被袁世凯修理的没有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