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二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二章 (第2/3页)

”、“气象论”等,甚至还制造假民意,袁克定甚至私下与北洋将领们大搞串联,让他们支持帝制。

    袁克定的举动到底是代表着上意,或仅仅只是他自己的想法,而这一切都是袁家自己搞出来的事。

    对于袁世凯称帝,杨洪森颇为吃惊,在如今政治形势下,这位大爷还想称帝。

    “真想把他的脑袋切开来看看到底是什么构造。”

    杨洪森不支持帝制,但是袁世凯称帝对他有好处,所以他对称帝又是支持的,而且是非常的支持。

    “今已解散国会,取消共和,中华民国的称号已不在适用,应选英、德、日列强之国体,推行帝国制,作为立国根本。”

    “获悉吾弟来电,甚感欣慰。”

    为了不给后人授之以柄,这些隐密的电文全部是通过第三方传递,杨洪森充当了袁世凯推行帝制的幕后主要策划人之一。

    在袁世凯身边对帝制最积极的当属杨度等人,在经过了共和混乱后,他们认为中国不配享受西方的民主,并且也没有办法达到西方的民主,分权只会导致混乱,所以在中国还是要搞中央集权。他们甚至在杨洪森身上找到了理论的依据,南方联合省高度的集权,高度的统一,造就了高速的经济发展。

    他们的口号就是,‘不要民义,只要专政’。

    中央集权的最高阶段就是帝制,他们这帮子文人骚客普遍认为只有袁世凯可以救中国,孙中山这厮太能吹,革命精神可佳,经验稍显不足。

    袁世凯不敢贸然称帝,所以他采纳了杨洪森的“二段法”,先称帝国,后称帝。

    1915年3月1日,中华大帝国成立,杨洪森发表一封祝贺之词,而全国各方的都督们纷纷上电欢庆中华大帝国成立。

    民间更是把中华大帝国吹的没边,仿佛改换了一个名字,中国便崛起了一般,就成为了强国。

    中华大帝国的成立之初袁世凯朴素了一把,因为大头还在后面,可这样他也花了400余万元,

    迫不及待想将“皇太子”身份加以落实的袁克定趁热打铁。

    看着眼前的中文、英文、俄文、日文报刊,他满意的微笑着,顺手让秘书拿出一张支票,“这是你们应得的,你们日后都是帝国的功勋之臣,好好的作,我和总统都不会亏待你们的。”

    “皇太子,放心。”袁克定乘坐马车满意地离开了。

    之后,北京各大外国报馆的报刊纷纷支持帝制运动,这些外国报纸袁世凯虽然一张也看不懂,但是他听的懂,从耳朵钻进去后,别提有多美了。为了给袁世凯称帝做准备,文人团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