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火车票 (第2/3页)
是何等人物,自然不会趟浑水,他只好回过头请段祺瑞出山,段祺瑞等了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在这年的寒冷冬季,袁世凯带着那颗寒透的心,悄然离去。
与袁家大宅内的一片哭声相比,北洋新政府班子却热火朝天地起炉了。
南北的局势,任谁也看的清楚。现在南方势力很强劲,这里面的关键人物就是杨洪森。国民党改组后,其出任南京政府陆军部长,他是南方政权的实际掌握着,滇系、桂系都是他的爪牙。单从南北的兵力而言双方相差无几,从民心、士心方面来讲南北相差甚远。南方经济发展迅猛而强劲,钢铁、治金、机械、造船、纺织等都是压倒性的,军工厂更是北方所不可比拟的,以上海制造局为例,杨洪森得到后,该厂的产量就不断被刷新,现在上海制造局每月能产88式步枪4000枪。南北强弱对比已经发生变化,北洋政府通过单纯军事手段不但无法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且会导致北洋的情况更加的糟糕。
“有必要与杨洪森谈和。”
当然这只是段祺瑞个人想法,不过他很快将这一想法变为了实际的行动。
帝制取消后,取而代之的是共和体制,为了迎合南方,段祺瑞并不急于担任那些近在眼前的总统,而且扶出了黎元洪,对于第二次出山黎元洪信心不足。而1915年12月12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大总统,并组建了南京军政府,他这个总统能不能当还要看孙中山的意思,即使他当选为总统,他还需要解决另一个问题段祺瑞,他可不甘心从袁世凯的傀儡变成段祺瑞的傀儡。
南京政府成立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得到英、法、美、日等国的外交认可。不过在段祺瑞扶出黎元洪后,南京政府就变得极为尴尬了,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杨洪森反对筹建南京政府的原因,在那些西方国家眼中北洋才是正统。
南京政府中杨洪森控制着地方和军队,那些资深党员则控制着政府,他们之间暗战不断,但是杨洪森自有办法收拾他们。
孙中山也在思考着两个问题:一、北伐是否还要继续,毕竟袁世凯死了,帝制取消了。二、是否取消南京政府,现在各国均只承认北洋政府。政府内要求继续北伐的声音很高,杨洪森却不支持北伐。政府内反对取消南京政府的议员很多,杨洪森却力主取消以迎合西方各国。
不过有两件事导致了北伐无法在继续。
第一件发生在四川,唐继尧为了控制四川抬出了蔡锷,而蔡锷的确很有作用,一下就把四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