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哦~原来是这样 (第2/3页)
,他准备在圣诞节前夕结束青岛战役。
可是在12月23日杨洪森突然从前线回到了南京,日本情报部门将其最新的动向国内汇报。
英、美等国在这时也是积极斡旋,日本内阁认为杨洪森暂不会对青岛发动进攻。
在日本陆军部决心将战事扩大,天皇对中国的战局十分担忧。中国反日情绪很高涨,中、日贸易陷入全面停顿状态,日本商人在中国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日本在中国势力的消退的同时,美国在中国却是拳脚大展,其在华投资由年前的23%猛增至37%,对于大发战争横财的美国金融家们,中国到处都是优良的投资项目,这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原定援军为什么没有按时到达青岛,那正是天皇的旨意。
天皇在日本拥有着崇高的地位,天皇说停任何人都要考虑一下再做细答。
军事上连续受挫,让那些亲英、美的政客跳了出来,他们反对战争扩大化。他们战争之初就极力主张脚踩两只船,并且做好了随时放弃北京与南京握手的准备。但那些军国主义分子却恰恰相反,他们不希望中国统一,将中国引入分裂,让中国深陷在战争的深渊中。看看吧,那些家伙努力结果是中国完成了统一,日本政府变成了大恶人。
“中国问题将如何解决?”
天皇本人就是军国主义,他极希望将对华战争扩大化,但是却担心一口气吃不下被活活撑死。
中国就像是一张大桑叶,而他们日本要向蚕虫学习,所以最现实的做法就是一点点的蚕食。
“与中国和谈,确保日本在华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让我们向卑贱的中国下跪们,那我们只有战死,以雪武士的耻辱。”
“那么将军,我们还需要派多少人前往中国10万,20万或者30万,你能确保我们迅速打开局面,迫使南京方面低头吗?孙中山可不是一个轻易屈服的人。”
“您的意思是让我们向中国人下跪吗?”
“中国人的身后有美国人的支持,而且最近英国人对我们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英国人对日本态度的变化来源于南京政府的施压,因为英国人引以为傲的香港正在变成一座“死城”,中国人纷纷回到国内,而外国人纷纷跑进了法租界。上海的情况大体与香港一样,英租界的脏乱差与美、法租界整洁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让英国人最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