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五章 委座谕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五章 委座谕示 (第2/3页)

一直看着随时待发的卫士。

    杨洪森微微一笑,“你们都出去吧,让我陛下单独谈一谈。”

    对于溥仪处置上,其没有回国之时都已经决定了,虽然很多人主张杀,但是孙中山认为其不过是被挟从,可以从宽处理,但是早先对其承诺的优厚待遇已不在适用。

    坐在那里杨洪森与溥仪聊了聊家常,询问了他在日本的生活情况,接着告诉他在南京,已经安排他的住处。

    “比起北京的紫禁城可能要差些,这是我为您争取到的最大的利益,陛下在未来的日子里应当好好的考虑一下自己的人生道路,毕竟时代已经不同了。”杨洪森的话溥仪一句也没有听下去,他认为这一切阴谋。

    康有为对于判决继续抗争着,要杀他的人和要保他的同样很多。

    孙中山利用特权赦免了康有为,杨洪森将其安排了南京文史馆,让他编修《清史稿》。

    至于,其它的一些政治犯,杨洪森给他们安排了一个好去处,四川乐山。其中的一些杨洪森看不顺眼的死硬分子全都被公开枪决。

    征战朝鲜的吴佩孚、冯玉祥等人在官方的大力宣传下,成为民族英雄。吴佩孚因为战功晋升为陆军元帅,与他相比冯、曹则行情是每况愈下,冯国璋向南京请辞回到保定当起了寓公,直系的另一员大将曹锟在开出条件后顺应形势退出了政界。

    吴佩孚成了直系的新首领,可是这位新首领直接投入了杨洪森阵营。现在的形势不同了,像他这样的保守型军人,要不然继续为新政府效力,要不然学习二位大佬荣退,但是刚从朝鲜战场回来,豪气冲天的吴佩孚不甘心走下这个大舞台。

    武力统一中国这事他没有做成,让杨洪森做成了,这让北洋的诸葛亮,大说既生亮何生喻之感。恢复旧日河山便成了他新的人生奋斗目标,只是他担心革命党不容他。让他放心的是杨洪森并没因为政见不同而不待见他,两人在南京所谈涉猎范围极广,政治、经济、军事甚至于诗词,杨洪森不会写诗词,但是他会抄诗词,大气磅礴的诗词连吴佩孚自叹不如。

    吴佩孚以辞职归乡来试探杨洪森,杨洪森当以三顾茅庐之礼,请他出山。

    “玉帅有匡济天下之才,怎可终老于乡野,请玉帅抛开政见之异定要助玉琨我一臂之力。”

    吴佩孚本来就是尾巴翘上天的人,他喜欢被人捧的感觉,自诩才智可比诸葛亮,杨洪森本人甚至托人挽留,吴佩孚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