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无标题 (第2/3页)
比起萨镇兵、刘冠雄现在的蔡锷、李烈均实在是太强势了。
蔡锷提出了“先求不可胜,再求可胜之机”,也就是说中国先要考虑怎么不被人打败,然后再考虑怎么打败人。中国想要不败,首先要发展陆军,杨洪森不完全赞同他的观点,可是单从性价比而言,投资陆军更划算些。
蔡锷在得到杨洪森支持后,继尔游说孙中山,并且拿出一个新的整编方案,将现有中国军队统合起来,编练成国防军,将中国军队由内战型向国防型转变,该计划需要国府增拨1.8亿新国币的军费。
因为该计划所需经费庞大,李烈均未敢轻易提出。
按照蔡锷的计划整编150个师的总数不变,但每个国防师经费增至300万元。
钱对杨洪森来说不是大问题,关键是装备是否能到位。步枪、机关枪这块还好说,以各军工厂的生产能力,2至3年的时间就能筹备起,火炮一项的缺口则需要向外国大量进口,其中大口径火炮无法从外国进口,军工方面虽具备仿造大口径火炮的能力,但产量有限,只能满足部分军队的需要。
“你的计划很好,如果得以实现,中国将变成亚洲第一陆军强国,可是这事急不得,还是要分步来进行,向国会提出再增加1.8亿元拨元恐怕不好通过,就算我和先生支持你的计划也有很大的难度,你要知道政府现在财政的状况很好,但是花钱的地方很多。”
“那么是否可以在对部分部队进行先期整编。”
杨洪森很清楚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需要整编,而南方的诸师只需略作调整,将武装置换成制式武器,补足火炮数量。“可按计划对长江以南的部队进行调整,至于东北、西北方面的部队整编,可是将标准酌情降低,待以后补足。”
“那么中原呢?”蔡锷也知道提这个有一点冒失。
“缓缓吧,等焕章到南京再说。”
整编冯玉祥的部队并将其纳入中央体系实在有难度,不过蔡锷好像被冯玉祥那憨厚的外表给蒙蔽了。冯玉祥是一个很复杂的人,所以你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应用把事情搞的更加复杂。
蔡锷的整编方案中“烧钱”部队之一装甲坦克部队。
南军也有成建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