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雨来之前先刮风 (第3/3页)
。
分辩中国军队是否系精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们装备的机枪数量。
可是,机枪也分为重机枪和轻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的虽火力强大,但是机动能力差,价格昂贵,中国军队无法大量装备。这就需要添置一些“迈德林”轻机枪来加强步兵火力。而且在战时中、德技术交流中又从德国引进了“柏克门”冲锋枪,此枪在上海、金陵、安庆、汉阳等兵工厂都有大规模的仿制。
中国陆军从内战型调整为国防型,川军、滇军、桂军等地方武装中央化后武器装备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和更新,藏兵远不及,昌都攻略失利可以归结于汉人占据了地利,但是拉贡的失利,则是两者间实力的差距。由于中国对英国的敌视态度,英国请美国出面调停,但是美国人巴不得中国将英国彻底赶出中国,而且中、美关系一直很亲密,如果因此事导致中美关系什么变化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这是中国的内政,我们美国政府不便加以干涉。”
英国对中国施压收效甚微,而且还遭到中国国内的强烈反弹,上海英国领使馆,每天都有大批静坐的示威群众。
拉萨方面,达赖正在准备再次逃亡印度,农奴主们希望达赖去南京,他们担心中央政府的部队进入西藏会对他们展开报复。西藏另一位重要人物**在拉萨与达赖见面。最后,**作为全权代表前往南京与中央政府谈判。
入藏部队此时并没有停止脚步,他们进驻恩达后继续追击撤退中的藏兵,筑路大军以及工作组紧随其后。西藏之所以敢与中央政府对抗,就是因为西藏山高水远,交通不便。虽然没有钱修建川藏铁路,但是修条公路的钱还是有的。杨洪森指示:“部队到什么地方,路就修到什么地方。”**等西藏代表入川的后半程都是乘坐卡车,在成都**一行受到了宗教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对国内的情况极为关注,西藏要抵卸外来的侵略,就必须仰仗中央的力量。
说起来达赖也曾是一位抗英积极分子,由于中国动荡的局势政府无力提供援手,这样万事都要靠自己,而在印度流亡的那段时间达赖彻底失去了抗击侵略者的信心。
孙中山、杨洪森的大名**又怎么没有听说过,那些进出于高原的汉人商队,不但带来了高原上所需的商品,也带来许多外面的信息。
川藏边界纠纷,本质是中、英政府间正面的力量交流。
西藏政府只是提供了一个表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