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章 (第3/3页)

当中国军队进入后,一些贵族带头欢迎。

    中国的军队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随军队一起进入越南的粮食。

    中国主力部队正沿着滇越铁路逼向河内,而法国殖民地区政府也将主力兵力收缩于河内一线,准备与中国决一死战。

    英国军队在中缅边境试探性进攻遭到中国军队顽强后反击不得不停止了军事行动。

    法国政府对越北的局势深表担忧,法国在越南北部扔有六万人的武装,这其中法军有1.2万人,其余均系“伪军”,在这些“伪军”中能算得上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当属那近2万人的殖民地警察部队。根据驻华情报机构所得到的消息,进入越北的中国军队约有15万,不过都是由原桂军、滇军、川军、黔军组成杂牌师,总司令是李烈钧。

    法国人并不认为中国的杂牌师会比殖民地上的“伪军”更强大,他们对于决定越北命运的大会战的胜利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法国外交部就此事向中国政府提出警告,中国政府的态度更为强硬,法国的强硬派希望政府出兵远东。此时,英国人态度有所改变,由于新疆、西藏事件,中国国内反英情绪十分高涨,再加上海虹口中英军事冲突,两国间关系变得极为紧张,比起远东的中国,苏俄才是心腹大患。

    中国战略研究专家东条认为,南京政府欲借法国之力铲除地方实力派,加强中央集权的力度,所以南京方面很可能会将战争扩大。东条最后认为,不排除中国政府动用化学武器的可能。

    法国人最怕的不是中国动用化学武器,而是担心中国对法国进行恐怖袭击。

    经历了一次大战后的法国,急需要休养生息,迅速从战争中调整过来,而不是一头扎进另一场战争中,国会中反对的声音也不少。

    英国建议法国考虑将潘佩珠释放。

    法国方面决定将此事拖延至河内会战之后,英国认为法国过于乐观了。

    殖民地政府已经不断要求增派援军,法属海外军团陆续开赴远东。英国由于不愿全面卷入热战中,向南京政府发出外交警告的同时英国与盟友日本频繁接触,英国希望日本在远东能承担起更多的义务。可日本人也不笨,对于英、法的许下的空头支票待价而沽。

    英国拉拢美国力图劝说中国回到谈判中。

    法国政府也在高唱和谈,不过这只是为了迎合国民的需求。

    这次抵抗者们纷纷走出来,正是一举将他们扫清的大好良机。

    正如他们所料的那样中国人拒绝了,议会通过提案向印度支那派遣援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