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章 (第2/3页)

接受过德、美教官至少六个月的训练。越南国民党除这支正规军外,又迅速建立起了一支8万人的民兵武装。

    法属印度支那主要军事力量就是3万法军,那些越南公安不比大清的绿营强上多少。至于3万法军貌似很多,但是分分也就没有多少,这3万法军相当一部分来自法属殖民地,其中不少是越南人。

    战事开始后越军迅速挺进取得较大的战果,而中国军队集结于中、越边境等上级的最后命令。

    杨洪森向孙中山的汇报中指出,由于越南国民党发展过快,革命的领导权正在越南王宫的手中。孙中山担心越南国民党将会失去对革命的领导权,所以命令杨洪森立即出兵进行军事干预。可是在下达这个命令后孙中山又有一点后悔了,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中、法全面开战。

    中国军队进入越南后重新夺回了越南国民党在这场独立战争的“领导权”。

    由于中国出兵越南,使得中、法关系却进一步恶化。

    法国虽叫嚣着在河内决一死战,但底气不足。越军与法军原本只是算是平手,越军控制着乡村,法军控制城镇,但是中国军队加入后,大军沿滇、越铁路一路南下,而这条铁路本是法国为了侵占中国西南而建设的。

    印度支那法属殖民地政府得知十万军队进入越境的消息还是中国人自己发布的,中国军队推进之快让总督大惊失色,急调部队由水路前往河内,并且征调了名义是属于顺化阮氏的禁军。

    法军在北方确有4万人,但是在河内最多只有2万人,但是某些法国殖民地军官依然对战事积极乐观,因为他们的兵力仍然很强大。

    控制住北方后,中国外交部向法国方面提出一个建议,即无条件释放潘佩珠,承认越北自治政府,正如杨洪森所猜想的那样法国人拒绝了,他们将和谈的大门堵了起来。

    英国人继续在观望,而美国总统威尔逊由于未能促成和平谈判倍受指责。

    上海事件不但让英国在华的声誉受损,而且还使英国在华的投资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所以,此次他们表现极为谨慎。比起法国的越南问题,英国更加关注缅北,希望同中国友好协商的解决边境问题。

    缅北的边境一直是鸦片走私商人的天堂,现在英国不得加强边境的驻防,对鸦片走私进行严格控制,因为那些商人他们不止走私鸦片,也走私其它的东西,比如军火,英国殖民地军人很多人卷入鸦片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